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当今羽坛5名顶尖高手进行技战术研究,应用蒋家珍、钟秉枢等研发的《羽毛球比赛技战术统计与分析系统》,对林丹等五名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男单选手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通过对所有21场重要国际比赛的录像统计与分析,获得了比赛中所有19900个比赛回合的击球站位、击球技术、击球落点、击球效果、击球线路等五项术指标的99500个基础数据。依据上述基础数据,通过对五名男单选手的阶段性技术分析(前4拍、后6拍、多拍)、区域性技术分析(前中后场)以及击球位置与击球落点的双因素交叉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世界优秀男子单打选手发球均以发网前小球为主,配合发平高球。接发球以勾球、挑球为主。发球和接发球后的第三拍第四拍都加强了抢网和后场抢攻。后六拍攻防转换快,使用比例较高的技术是挑球、挡球、杀球、吊球、勾球。最后一拍杀球主动得分能力至关重要(2)世界优秀男子单打选手区域击球比例从高至低依次是前场、后场、中场;前场使用技术已从被动挑高转为积极抢网,五名选手中陶菲克和朴成焕抢网最积极;中场使用技术主要还是以挡球软过渡为主,抽球硬过渡技术使用加强,尤其是国外四位选手;后场技术使用主要还是以下压技术,控制性杀球使用较多。(3)世界优秀男子单打选手比赛中每一回合击球拍数主要集中在前11拍。林丹和李宗伟无论是在多拍还是少拍的情况下都占据着场上的优势,盖德、陶菲克、朴成焕在11拍以前得分率尚佳,一旦多拍后下网出界失误送分较多,主动得分能力也偏弱。(4)全场击球技术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后场、前场、中场,失分率从高到底的前场、后场、中场。扑、推、封、勾、拦截、杀球、高吊是主要的得分技术,挑、搓放、杀球、高吊、平高是主要的失分技术。(5)击球落点已从传统的四点控制转至网前控制,注重限制对手进攻创造机会让自己进攻,在进攻路线和落点上灵活多变;林丹和陶菲克在中后场回击中场球的比例都比较高,李宗伟、朴成焕和盖得在后场区回击前场的比例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