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p27kip1和突变型p53在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率。探讨两者在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及外院32例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石蜡标本作为实验组,10例正常睾丸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块作为对照组,采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所有标本经过病理复诊明确诊断。检测所用的一抗分别为鼠抗人p27kip1蛋白抗体和鼠抗人p53蛋白抗体。运用病理图像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染色的强弱程度。结果:睾丸精原细胞瘤石蜡切片p27kip1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光密度值为0.0447±0.0024,而10例正常睾丸组织中p27kip1的平均光密度值仅为0.2678±0.0209。通过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前者的染色程度要明显强于后者(t=18.377,P<0.001),有统计学意义。在睾丸精原细胞瘤切片中,突变型p53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3912±0.0356。而10例正常睾丸组织的平均光密度值仅为0.0435±0.0102。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t=-5.383P<0.001)。按睾丸精原细胞瘤病理分级,高分化8例(25%),平均光密度值为0.2006±0.0091;中分化11例(34.38%),平均光密度值为0.2578±0.0212;低分化13例(40.62%),平均光密度值为0.6062±0.0331。我们采用F检验发现突变型p53蛋白免疫染色程度与睾丸精原细胞瘤病理分级有关(F=14.861,P<0.001)。而根据睾丸精原细胞瘤临床分期,Ⅰ期9例(28.12%)(MOD=0.2187±0.021);Ⅱ期17例(53.13%)(MOD=0.4278±0.050);Ⅲ期6例(18.75%)(MOD=0.5465±0.062)。同样通过F检验证实,突变型p53免疫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与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分期无关(F=0.558,P>0.05)。结论:P27Kip1在睾丸精原细胞瘤组织中表达要明显低于正常睾丸组织,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却相反,突变型p53的表达与精原细胞瘤的病理分级有关,却和临床分期无关,即随着肿瘤病理的进程的发展,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逐渐上调。P27Kip1和突变型p53呈负相关,这提示p27Kip1的失活和p53的突变可能是诱导睾丸精原细胞瘤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虽然p27kiP1,p53蛋白均在细胞周期G1→S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在细胞周期中的调节作用仍很复杂,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