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但同其他国家对比来看,中国的产能过剩却呈现出过剩程度更严重、涉及行业更广泛、长期性和反复性、企业发展日益艰难等特点。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暴露,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我国的光伏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领域,对于国家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由于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过多的政府补贴等优惠措施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总体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产业发展不完善,出现了相对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在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和设备的支持,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具有节能、高效、无污染的特点,人们的需求被极大地带动起来,我国光伏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在光伏产业发展的早期,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自2004年开始我国光伏产业就快速发展,到2008年的时候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位,超过了居于领先地位的德国,总产量在全球光伏产能总量的占比近乎于二分之一。在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2009年就已经提出要重视光伏产业的产能问题,就提出要抑制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的产能过剩。2011年之后,中国光伏产业陷入发展困境,产能问题弊端暴露出来,逐渐步入低谷。光伏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一方面,但是面对近几年屡屡发生企业破产与产能过剩等情况,有必要对光伏产业产能利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考察了相关理论与文献,分析了影响光伏产业的产能利用率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讨论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在政府补贴对于企业产能利用率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本文研究样本为沪深两市中所属概念板块为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在对样本进行剔除后,最终选取了其中的33家企业,时间跨度为2011-2017年。首先,运用生产函数法对每一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存在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而,本文选取之前测算的产能利用率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机理分析中政府补贴和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为解释变量,结合面板Tobit模型初步分析了政府补贴和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产能利用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过程中考虑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在政府补贴对于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政府补助与企业产能利用率之间呈现负相关的相关关系,政府补贴会负向抑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伏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主要是由于政府不当的干预,容易导致资源错配。另外,政府官员有为了晋升或者满足考核进行补助的动机时,也会影响正常的市场机制,造成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相关关系。研发投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一方面技术水平的上升会在生产过程中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技术水平提高有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政府补贴会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起到抑制作用。政府补贴对于企业研发创新负相关,获得政府补助的企业可能更加倾向于减少研发创新的投入,企业可能会从事与创新研发无关的活动。在政府补贴对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制过程中,企业的研发投入起到部分中介或者完全中介的作用。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政府补贴、政府过度干预和企业研发创新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强度同时完善和规范政府、企业两方面行为方式,以期能够对化解我国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