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时间里,我国制造业飞速发展,总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制造业生产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等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愈加明显,并且两者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和良好的互动模式。我国生产者服务业通过借鉴国外服务业成功的发展经验,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使我国生产者服务业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为提高制造业生产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对我国产业转型与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层面,生产者服务自由化作为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们的注意,学术界主要从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化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在实践层面,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先进的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通过促进生产者服务业自由化提高制造业生产率,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生产者服务业自由化为主线,阐述了生产者服务业自由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且以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Malmquist指数法计算出2001-2011年各省制造业生产率,之后建立计量模型,分别从总体和按技术类型分类的制造业行业两个层面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需求层次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第二: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和科学研究业服务自由化能够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高,但通信业由于服务自由化程度不高,未能提高制造业生产率。第三:人力资本和技术积累对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FDI、R&D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对提高制造业生产率没有显著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和区域分布不均,技术吸收能力不强导致的。最后,结合我国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自由化现状,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