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的疾病,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相互作用、互相影响,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的疾病,近几年来的实验研究,有学者提出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是其机体的免疫失常,而最重要的免疫异常是Thl/Th2细胞数目比例和其功能的失去平衡[1]。DC是就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抗原提呈细胞中功能最强的免疫细胞,它除了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的能力,还能够直接干预Th0细胞的分化的方向,从而导致Thl/Th2细胞数目比例失调而引起哮喘发作[2]。“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是中药外治法中最具特色治疗方法,是外用药制剂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方剂之一,它的机理是通过药物对经络穴位刺激和有效成分透皮渗透吸收的双重作用,来实现防治哮喘的目标[3]。本实验在结合以往对于哮喘大鼠相关的DC诱导及培养及异常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能通过下调树突状细胞的表达,抑制DC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减少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的产生及分泌,减轻哮喘的变应性炎症,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的设想,对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哮喘可能与DC相关的免疫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目的:验证“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能通过下调树突状细胞的表达,抑制DC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减少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的产生及分泌,减轻哮喘的变应性炎症,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的设想。从DC相关的免疫机制方面来阐释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用高浓度卵清蛋白(VOA)致敏大鼠,低浓度OVA激发建立过敏哮喘大鼠模型,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OVA特异的IgE水平,比较穴位敷贴组,哮喘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无差异;同用此法检测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L-5水平,比较各组之间有无差异。通过大鼠肺脏DC稳定的诱导与培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脏DC表面分子CD11cCD80、CD11cCD86的表达,比较各组树状突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表达水平有无差异。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大鼠血清中VOA特异的Ig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BALF中IL-4、IL-5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树状突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6/CD80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与哮喘模型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大鼠VOA特异的IgE水平有差异(p<0.05),BALF中IL-4、IL-5水平有差异(p<0.05),树状突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6/CD80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研究结论:穴位敷贴疗法能通过下调树突状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减少炎症细胞及炎性介质的产生,缓解哮喘变应性炎症,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