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约占女性不孕症的30%-40%,其中输卵管积水是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常见病因[1],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输卵管积水对胚胎移植结局都有不良影响[2,3],处理输卵管积水的方式很多,目前大多数文献关注处理输卵管积水的手术方式及不同手术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4]而很少关注输卵管积水的手术时机,临床上,手术治疗输卵管积水的时机有两种,一种是先手术再行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取卵,另一种是先COH取卵,全胚冷冻再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策略,该优先选择哪种,有何利弊,目前还是处于经验性治疗阶段,尚无足够证据来提供临床决策咨询。单周期累积活产率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生殖中心周期治疗的水平,而且可以回答患者本周期能否有活产的问题,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5]。目前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已经成为评价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6-8]。目的比较输卵管积水不同手术时机对应相邻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单周期CLBR的差异,探讨输卵管积水处理时机的最佳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进行输卵管积水手术且拟接受IVF/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453名,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两种治疗策略:先行手术处理输卵管积水后进行促排卵治疗及胚胎移植,即先手术组(surgery first,S组);先促排卵治疗取卵获得可移植胚胎并全胚冷冻后再行手术治疗输卵管积水,再行冻胚移植,即先取卵组(oocytes retrieval first,0组)。观察终点为本周期出现活产或本周期胚胎全部用完。比较两组的累积活产率,实现活产的人数在≤0.5年、≤1年和≤1.5年这3个不同时间区段进行胚胎移植的比例,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大于14mm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用量等,并且按照年龄≤35岁和年龄>35岁分为2个亚组,进一步比较累积活产率等的差别。结果输卵管积水手术前/后进行COH周期的累积活产率结局无明显差异(P=0.17),在实现活产者不同移植时间区段的移植比例上,≤0.5年和≤1年2个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9),≤1.5年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年龄小于35岁患者的CLBR明显大于年龄大于35岁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年龄大于35岁患者的亚组中先取卵组的CLBR高于先手术组,P=0.02。结论患有输卵管积水且拟行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年龄≤35岁的,手术时机不影响累积妊娠率,若选择先手术治疗,会缩短实现妊娠的等待时间;年龄>35岁的,建议先取卵,冷冻胚胎后再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