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目前多定义为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常伴有胎盘植入(placental implantation abnormality,PIA)。超声作为产前诊断PPP的首要检查方法,国外学者Cali等研究发现超声对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国内学者种秩文等提出胎盘植入超声评分系统概念,指出超声评分量表对预测胎盘植入的凶险程度、植入类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能够预测术中出血及子宫切除风险。本单位参照种秩文团队制定的胎盘植入超声评分量表试用一段时间后,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加以修订,编制我们的超声评分量表和病史评分量表,进行综合评分预测PPP凶险程度,并探讨其对PPP手术方案的指导价值。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评分联合病史对PPP诊断及凶险程度的预测,初步探讨超声评分联合病史对PPP手术方案的指导价值,为提高围生期母婴安全提供客观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并终止妊娠的58例PPP孕妇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胎盘位置及植入情况,根据超声评分量表及病史评分量表进行综合评分,满分为18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各类型胎盘植入的综合评分界值(具体见结果部分)。根据界值进行分组:<8分者视为胎盘植入低危组;≥8分者视为胎盘植入高危组,根据分值的高低又分为≥12分组与8-12分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间段胎盘位置正常且无妊娠合并症的瘢痕子宫孕妇26例为普通组,与胎盘植入低危组进行相关指标比较。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计算各类型胎盘植入的综合评分界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超声评分联合病史对PPP及胎盘植入的诊断情况:术后证实超声评分联合病史对PPP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符合率为93.1%(54/58),敏感度为94.5%(52/55),特异度为66.7%(2/3)。2.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各类型胎盘植入的界值:(1)粘连型与植入型:AUC为92.5%,约登指数最大者对应分值为7.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9%、84.6%,因此考虑二者的界值为8分。(2)植入型与穿透型:AUC为92.7%,约登指数最大者对应分值为11.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5%、81.8%,因此考虑二者的界值为12分。3.胎盘植入低危组与普通组的病例资料比较:(1)一般情况比较:在年龄、孕次、既往剖宫产次数、既往人流及阴道顺产次数、术前HGB等基本情况上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终止妊娠时间上比较,低危组小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术中情况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1min、5min)等情况上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上比较,低危组小于普通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术后情况比较:在术后住院时间上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有转ICU者;术后均未见手术并发症发生。4.≥12分组与8-12分组的病例资料比较:(1)一般情况比较:在年龄、孕周、孕次、既往剖宫产次数、既往人流及阴道顺产次数、术前HGB等基本情况上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情况比较:在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1min、5min)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情况上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上比较,≥12分组明显大于8-12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情况比较:在术后住院时间上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分组中有2例术后转ICU观察,余患者术后转普通病房观察;术后均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5.随访:术后42天门诊复查未见明显相关远期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电话随访35例(余23例术后尚未满半年),月经复潮32例,经量经期与孕前无明显变化。结论1.超声评分联合病史对PPP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8分者可行常规剖宫产术,从而降低PPP腹主动脉球囊血管介入率。2.超声评分联合病史对PPP凶险程度的预测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12分者考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