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发现和终末期腹透治疗透析液生物相容性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g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死亡率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并消耗大量的社会卫生资源,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少尿毒症患者年龄仅有二三十岁。由此预测,儿童中的CKD不仅是儿童时期ESRD的重要病因,这部分患儿还将成为成年期CKD乃至ESRD的高危患病群体。因此,儿童CKD同样需引起重视。面对CKD的严峻挑战,如何早期发现CKD高危人群,并及时有效干预,是延缓CKD进展、减少ESRD发生、改善预后的重要途径。另外,对部分进展至ESRD的儿童进行安全有效的肾替代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样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就儿童CKD的早期发现和终末期腹透治疗透析液生物相容性两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为探讨儿童CKD早期发现的策略,本研究首先通过中小学生学校尿液筛查,分析上海市部分地区儿童血尿/蛋白尿的检出率,评价不同的尿液筛查方法和筛查的合适年龄段,并根据随访资料及病例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学校尿液筛查对儿童CKD早期发现的意义。结果发现一次尿检血尿(隐血)和/或蛋白尿者超过5%,两次均阳性者占1%;进一步通过四种不同筛查方案的比较,发现二次尿液试纸目测法既简便经济,又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值得推广的筛查方案;而筛查的适宜年龄段仍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而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筛查尿检异常者的随访率较低(24%),但3年间67名长期随访的儿童中确诊了3例IgA肾病;其中一例虽然临床仅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伴镜下血尿,但肾活检病理提示近40%肾小球硬化;经积极治疗,随访3年后尿检正常,肾功能正常。进一步对我科1979-2009年肾活检确诊的158例儿童原发IgA肾病回顾性分析发现,无症状尿检异常者为33例(20.9%),其中有10%(3/33)患儿肾脏病理损害严重,该比例与有症状组中病理损害严重者占的比例(12/125)相似,提示学校尿液筛查对于早期发现这部分临床无典型症状、隐匿起病但病理改变严重的重症患儿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CKD虽经早期发现并合理干预,仍有少部分会进展至ESRD。对这部分重症患儿的精心治疗同样至关重要,目前由于肾源的紧缺,腹膜透析为儿童首选的肾替代治疗方法。然而长期暴露于传统的非生物相容性的腹透液(peritonealdialysis fluid, PDF)会导致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HPMC)损伤、脱落,腹膜纤维化和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导致超滤衰竭,腹透治疗失败。因此,新型腹透液相继问世,以pH中性、葡萄糖降解产物水平低为特点的“新型腹透液”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保护HPMC的生物活性和功能,维持腹膜稳定性,改善腹膜超滤功能,延长ESRD患者的存活率。本课题着重于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两种新型腹透液,研究其缓冲体系的差异,即碳酸氢盐缓冲腹透液(bicarbonate-buffered PDF, B-PDF)和乳酸盐缓冲腹透液(lactate-buffered PDF, L-PDF)对一个腹膜功能关键蛋白——水通道蛋白-1 (aquaporin-1, AQP1)表达和相关功能的影响,探讨临床慢性腹透患者透析液选择的依据。为研究不同腹透液对HPMC AQP1表达的影响,首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B-PDF能够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上调HPMC AQP1的表达;而L-PDF则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下调AQP1的表达。另外,细胞免疫荧光实验也证实B-PDF刺激的间皮细胞膜上以及胞浆内有更强的AQP1荧光信号。为进一步研究B-PDF和L-PDF pH值的微小差异(7.4 vs 7.0)对AQP1表达的影响,分别用NaOH或HCl调节腹透液pH值,结果显示,随pH值上升,B-PDF进行性上调HPMC AQP1 mRNA的表达水平;而L-PDF对AQP1表达的调节则无pH相关性,提示pH值不单独发挥调节效应。为研究不同腹透液对HPMC迁移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细胞划痕实验以及实时显微镜三种方法检测不同腹透液对HPMC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与L-PDF相比,B-PDF能显著增加HPMC的迁移能力和损伤修复能力。并进一步通过siRNA干扰实验发现,AQP1而非AQP3参与调节HPMC的迁移和损伤修复能力,并且不同腹透液对HPMC迁移能力的影响是AQP1所依赖的。此外,为研究不同腹透液对腹膜钠过筛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大鼠腹膜平衡实验观察大鼠腹膜的钠过筛效应,结果显示,与L-PDF相比,B-PDF刺激的腹膜有较快较强的钠过筛效应,提示其可能实现更好的超滤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生的尿液筛查以及回顾性病例资料分析,发现“健康”儿童具有一定的尿检阳性率,而二次尿液试纸目测法是值得推广的筛查方案,病例随访和回顾性资料分析进一步肯定了尿液筛查在早期发现儿童CKD的意义;并关注儿童ESRD腹透治疗透析液的生物相容性,通过体外原代细胞培养,研究不同腹透液对腹膜间皮细胞AQP1表达和功能的影响,发现与L-PDF相比,B-PDF能上调HPMC AQP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AQP1的作用增加细胞的迁移和损伤修复能力;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不同腹透液对腹膜钠过筛的影响,发现B-PDF较L-PDF能增加腹膜的钠过筛效应。比较两种新型腹透液发现,B-PDF可能更好的保护腹膜细胞功能,维持腹膜稳定性和超滤作用,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于新型腹透液生物相容性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增进新型腹透液与腹膜之间相互作用的了解,还将为临床长期慢性腹透患儿透析液的选择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正>主编:李合生王学奎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月ISBN:978-7-04-050748-5定价:49.80元内容简介本书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有绪论和
本文以野生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叶状体为材料,通过海螺酶酶解获得叶状体单离体细胞,探讨了细胞密度、光照强度对坛紫菜叶状体体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密度
第一部分0~18月龄婴幼儿粪钙卫蛋白水平变化研究目的:了解0~18月龄婴幼儿粪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on,FC)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体格生长的相关性。方法:在
高校科学发展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人本的目标。地方高校要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人本原则,转变发展方式,做到统筹兼顾,树立人本目标。盲目上层次只会造成定位不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无论是网上购物、网上订餐或是网上约车都已经变为了常态化。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我们应当知道的是这
目的:对近年来药学杂志中的药品广告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介绍《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社在审核药品广告方面的体会,以促进药学专业类杂志刊登药品广告的规范化进程。方法:随机选
党委办公室是高校党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其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着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本文从新时期高校党委办公室工作要求出发,对如何提升党办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自己的看法,以
目的建立测定天然牛黄和酶促牛黄中铬和铅含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方法采用干法灰化处理天然牛黄和酶促牛黄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铬和铅的含量。结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儿童时期致残率最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研究表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通过与病原微生物表面糖基结合激活补体,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