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博物馆建设的提速,博物馆的开放性增强,博物馆观众人数屡创新高,观众信息需求、特征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而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的发展,使得当下博物馆的视觉信息设计已不再是一张图、一段文字,而是开放多元的、集合多种学习手段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因此,为了满足观众日益上升的文化需求及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文物视觉信息设计有必要深入挖掘文物文化,以易于理解的综合视觉形态引导公众传承文化记忆、建立身份认同。自2018年1月起,笔者先后对湖北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特别是笔者家乡的湖南省博物馆进行考察。站在学习者与设计师的角度,笔者在考察过程中发现,部分博物馆的视觉信息设计未能有效阐释文物,甚至出现信息缺失与错误,通过进一步对博物馆学与信息组织学理论的阅读,笔者逐步认识到问题源于设计中缺乏对文物本身的信息分析,这导致设计深度的缺失与形式的单一,从而使观众产生学习困难。本文认为,面对文物这一丰富多元的信息载体,正确的信息构建是进行文物视觉设计的有效方法,通过认知文物与媒介信息、整合优化视觉信息架构,从而产生独特的视觉“打开方式”,有助于凸显文物的独特文化价值,是当代博物馆视觉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本文借助博物馆学、信息管理学、教育学、设计学等相关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梳理后现代社会环境下,“后博物馆”的角色与功能转变,探究当下文物视觉设计“对话”的基本理念;第二,分析数字互联时代博物馆的信息传播状况,探究信息量的扩张导致信息过载与信息饥渴之间的现实矛盾,与此同时,博物馆观众的学习方式走向个性化,这使得设计师必须以系统化的思路组织信息内容,提供给观众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第三,借助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理解文物信息内容的多元构成,以及不同视觉媒介的内涵特征;第四,基于文物与媒介的信息认知基础,得出视觉信息构架的生成逻辑,从而指导从文本信息的组织到视觉信息的转换,并进一步提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视觉优化方式与“独特打开方式”的视觉信息整合;第五,基于以上研究,以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从信息梳理到视觉设计的转换,将信息组织落实到视觉设计之中,引领观众对文物信息的学习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