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我国实施绩效预算的理论思考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_jl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绩效预算成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对绩效预算在我国的实用性问题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部分学者对绩效预算推崇备至,认为实行绩效预算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地方财政困难,财政资金运行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尽快推行绩效预算是我国目前预算管理改革的当务之急。而另一部分学者则对绩效预算并不特别感兴趣,认为绩效预算作为一个“舶来品”,从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到其实践的基础条件,都背离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的预算管理改革走绩效预算之路根本行不通。绩效预算作为发达国家实践证明了的先进预算管理模式,其先进性勿庸置疑,但对于中国的预算管理改革应从何处下手,绩效预算这个洋和尚能否念好中国财政这本经的问题,则需要我们从绩效预算本身的运行规律以及我国预算管理领域的实际情况综合加以分析   所谓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体制,具体来说就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绩效预算由绩、效、预算三个要素构成。“绩”是指财政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是指用具体指标评估完成目标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预算”是指财政为这一支出目标提供的拨款额。   相对于以往的预算模式,绩效预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预算与绩效联系,强调以目标为导向。预算的确定与绩效挂钩,在确定各部门预算时,将各部门获得预算资金与其工作成果相联系,并将绩效考核作为预算部门增加或削减预算的重要依据,(2)效益与成本挂钩,从强调公共核算的角度,将企业经营的成本理念引入预算过程。在确定预算时,通过成本一效益分析,横向比较,寻求最佳的预算投向,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3)控制与放活并行,一方面对预算目标与总额进行集中控制,确定预算的数量与大体投向。另一方面,在预算的具体使用权上放活,在确保达到预期目标的前提下,给予各部门使用资金充分的自主权。   绩效预算发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露端倪,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成型。目前,世界上有近50个国家采用了绩效预算。除美国外,过去20余年间,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OECD国家也纷纷对其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国家通过在实践中的摸索,已逐步建立起了较为规范而又各具特色的绩效预算制度。通过对这些实行绩效预算国家的经验与教训的比照,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有效的绩效预算体系起码需要以下几个必须条件:(1)民主财政的制度环境。(2)充分的预算信息与高水平的预算分析能力。(3)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4)完备的权力制衡机制。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绩效预算制度才可以发挥的理想的效果。   对比绩效预算实施的基本条件,审视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当前尚不具备绩效预算实施的基本条件,原因在于:(1)政府职能定位不规范,预算管理混乱。(2)预算信息匮乏,预算分析能力低下。(3)权力制衡机制极不健全。(4)我国独特的政治文化氛围。种种的瓶颈约束决定了在目前的中国,绩效预算之路是行不通的,中国的预算管理改革必须另寻它途。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预算管理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因而在预算管理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既要立足实际,又要放眼长远。将现实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使得改革能够在健康、平稳的过程中稳步推进。   在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无疑是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方向所在。一方面,实施控制取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预算管理中突出存在的财务合规性问题。另一方面,实施控制取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有助于培养财经纪律以及在预算领域落实法制原则。也有助于预算新的积累以及预算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而为进一步的预算管理改革创造条件。建立控制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政府内部建立起集中的行政控制。规范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的全面性;解决政府资金的分配权分散问题;严肃财经纪律,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加大审计力度,确保部门财务的合规性。(2)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控制作用。改革人大对预算监督审核的程序,将预算执行的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拓展人大控制的广度,要逐步将部门预算纳入人大审议、监督的范畴;强化人大代表的自身责任感与预算意识,保证人民代表大会控制职能的严肃性与严格性。(3)继续推进预算领域的三大改革。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强对部门收支的控制;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强化对部门支出的事前控制;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建立集中而透明的政府采购体制。   从长远来看,通过一段时间控制取向预算管理模式的实行,当完善的外部控制体系得以建立,财务合规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时,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必然会向更高层次的绩效目标发展。而这时,绩效预算无疑将成为我们新的预算管理制度选择。在绩效预算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稳步推进。(2)推动相关制度的改革跟进。(3)立足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绩效预算之路。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绩效预算的系统性阐述,在比较分析和有选择的参考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绩效预算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为中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一个有效的实施框架,并力图在以下两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在选题上,捕捉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加速,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急待展开的大背景,选择了对于中国预算管理而言比较新颖且极具借鉴价值的绩效预算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内涵、特点、在中国的适用性等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以期能为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   第二、在研究方式上,笔者没有只是罗列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而是通过个案研究与比较分析,从各国的实践中分析总结出绩效预算实施的制度与环境要求,以使其对我国的预算制度改革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从教学实践的视角,从网站对教学的作用和影响的分析入手,探究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导的教学方式.文章同时对用于教学的个人网站,在内容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作为教师,就是与学生打交道的,所以注定与语言是分不开的,尤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英语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工具,属于语言。我们天天都在说话,但是,同一个意思的话,用不同的表达,
从计算机基础课双语教学的概念与意义入手,重点阐述了如何开展该课程的双语教学.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分析了软件过程改进的基本过程.针对浙江省高中会考系统特点,就CMM可重复级中的“软件质量保证”过程域,依据GJB500-2003所提供的提问单,对这个项目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
主要论述了网络课程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已结题项目"浙江师范大学多媒体网络课程",对利用开发平台"弘成系统"进行网络课程制作的过程及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阐
根据普通高中实施意见,分析了其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探讨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思路,提出了立体化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方法.
研究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网络学习系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应用数据库、web等技术设计开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智能化网络学习系统.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学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