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广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受种种因素限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西区域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广西区域经济的现实发展还无法达到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影响着国家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具体区域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因此,对广西区域经济政策演变过程的研究,探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政策,也就具有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因此,考察广西区域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反思广西区域经济发展迟滞的历史与现实因素,探索其出路就成为了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与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广西区域经济政策发展演变的历史角度出发,在试图厘清广西区域经济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前提下,探索广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的政策途径,从而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由五个部分组成,各章主要内容内容分别如下:前言作为全文的引言部分,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概念的界定及本文所涉相关理论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1950年——1977年间广西区域经济政策主要考察了改革开放前在东南亚国际冷战以及中国国内均衡发展战略背景下广西特殊区位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国家均衡发展战略下广西区域经济政策的形成,分析了这一时期广西区域经济政策的成功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章1978——1991年间广西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首先考察了东南亚冷战格局的变化对中国发展战略的影响,着重考察了这一时期,中越关系演变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揭示出改革开放之初广西丧失发展机遇的主要原因;同时考察了改革开放后十余年间广西区域经济在区域合作、对外交往以及产业政策方面的新动向。第三章1992年以来广西区域经济政策的转变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了1992年以后广西区域经济政策的转变,探讨了广西区域经济政策变化原因中的东南亚国际因素,尤其是中国国内发展战略因素对广西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探讨了在“大西南联合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广西的“经济通道建设”;考察分析了广西在反思“经济通道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东引战略”和“南向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归纳总结了广西在国家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区域经济政策的确定性、市场经济性以及对中央政策的追随性特征。第四章对广西区域经济政策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及其对策本章对广西区域经济政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反思,认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广西的区域经济政策很难做到创新与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指出,自1992年以来广西围绕着作为中国大西南最便捷出海通道进行“通道经济”建设,成效不明显的原因在于未能充分接受华南经济圈的有益辐射,充分接受华南经济圈的产业转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新的区域经济政策应坚持的基本立足点和着眼点:即产业政策上坚持比较优势的原则,坚持扩大与滇、黔、湘,尤其是粤、港、澳的区域合作,努力拓展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确立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