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li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成就显著。这一方面是源于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对外开放,即我国东部地区承接了来自港澳台、以及国外的来料加工型的出口导向型的产业转移,加快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西部地区虽然经过前十年的开发,但是总体上“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状态尚未实现根本改变,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差距依然在扩大。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需要在东部促进不断发展的同时,要使得西部以高于东部的速度加快发展。西部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是否可以借助东部发展的模式呢?依据当前我国所处国内外经济形势,特别是随着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滞后效应和积重难返的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陷入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泥潭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中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唯有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内向型经济。同时,我国内部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潮已经来临,一方面,东部由于要素资源禀赋的约束和经济转型的需要,面临加快产业转移的需要;另一方面,东西部之间存在产业梯度位势,西部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因此,西部需要也必须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却伴随着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这是影响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从粗放式、投资驱动型的产业发展路径向集约型、的新型现代化工业路径的转变。在推进西部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思考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如何在欠发展或发展不足中实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还要面临西部生态环境日渐脆弱和承载力弱的约束。因此,中国西部就有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随着西部工业化进程加快,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西部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关于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的命题摆在了学术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面前,成为当前需要积极思考和实践的理论和现实命题。这是选择“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的背景。本论文以当前我国正在加快的东西部产业转移实践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为背景,应用理论模型分析与案例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机制、路径研究,并结合我国西部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4个部分6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简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梳理产业转移理论、技术创新扩散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第三章是论文的理论研究部分,分析产业转移创新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机制,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与对技术的次级创新过程阐释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转移创新力形成过程;二是以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作为基础,以宏观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建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模型对创新力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内在机制与演变路径进行了研究。产业转移创新力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内创新者研发新技术(或开发新的管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创新者自身的盈利水平和产出效率,并引致产业内的其它厂商加快对技术模仿或加大了对自身研发劳动和研究资金的投入,进而实现对技术创新者的技术水平追赶;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为:产业内“创新—模仿—创新”的技术追赶模式推动了产业内不同技术水平厂商的技术水平趋同和整个产业的产出效率水平提升,整个产业由最初较低的效率水平逐渐演进到较高效率水平,进而实现产业升级;从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产业转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等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选择。第四章是研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1)分析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与优劣势。(2)分析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类型选择,主要内容包括对西部发展模式选择、东部产业转移类型分析、西部地区的产业优势与产业吸引力等方面分析基础上对西部如何选择承接产业类型和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容做了深入研究,包括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进步、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协调、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协调、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五章是案例分析。论文以一个四川承接产业转移情况、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看到四川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几年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高。第六章,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内容:(1)明确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2)需要制定西部不同层次和类型发展规划,这样为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指导,避免盲目承接和区域之间的无序和恶性竞争;(3)完善优化西部制度环境。西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不足的地区,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烙印还是比较深的,需要进一步的加快市场化建设,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可以更好地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转换西部地区政府职能。(4)改善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加快构建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5)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措施:产业集群为承接纽带、区域对口合作、积极主动招商;(6)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保障体系:制定支持西部产业发展的政策、促进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投融资政策、制定服务西部的科技、教育和人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财税政策。本论文的主要观点:1、以技术进步的扩散为主要内容的产业转移创新力通过内生性地推进产业承接地产业升级。2、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是:依据西部地区内部不同的优势和基础,在产业承接中需要以技术先进性为先导,保持承接产业与本地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西部地区内部条件差异很大,面对不同的产业转移类型,不同区域承接产业类型选择是不同的。(1)从产业转移动因类型来看,考虑区域自身的经济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劳动力情况等相关因素,根据其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承接适宜于本地区产业类型:在发达地区条件好的地方承接延伸性产业转移,从高端承接入手,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资源优势突出的地方以主导性产业转移带动配套性产业转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对于本身产业基础较弱,但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地区,可以承接市场扩展性或配套性产业转移。(2)从东部产业转移类型趋势和西部产业吸引力分析来看,对于科技基础较好,创新能力强的地区,适宜承接具有较高技术支持的产业,即主要适合承接加工深化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产业基础好、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地区,可以加大制造业的承接力度,通过承接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本地产业可以为之提供产业协作或配套),即主要是加工深化资本型的产业,并通过延伸产业链,获得产业发展;对于限制开发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在生态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承接适宜本地资源开发的产业,即主要承接资源禀赋深加工型的产业,通过资源深加工,提升资源的附加值;对于部分地区拥有资源禀赋,或者需要保障本地产业发展的原材料或能源,则可以适当选择承接资源初级加工型产业。4、通过对四川省最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四川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获得技术溢出效应,推进工业化进程与工业内部的产业升级,进而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本论文创新点如下:1、在工业内部进行一个新的产业分类。为了研究产业升级内在机制,基于要素密集度、加工深度和产业间技术关联等因素对工业内部进行了产业分类。将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之中的工业中39类细分行业分别划归为四个产业类型:资源禀赋初级型、资源禀赋加工型、加工深化资本型、加工深化技术型。2、提出产业转移创新力的概念。本文认为产业转移因为技术扩散会对产业承接带来技术创新、观念更新、并可以从转入企业“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诀窍。这些构成了产业转移创新力的内涵。并以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和次级创新过程分析了产业转移创新力的形成过程。3、建立产业转移创新力-产业升级模型。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建立产业转移创新力-产业升级模型,并以此模型解释产业升级的途径。
其他文献
律师在刑事司法中的呼风唤雨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律师在法庭上卓越的辩论能力,同样表现在律师在庭外的言论中。律师拥有着天然的话语权,有时甚至可以借助其广泛的人脉或者新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
利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中央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政策也逐渐成为央行这一段时期以来频繁使用的
激光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制是我军现阶段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激光制导武器发展的迫切需要,激光制导武器的半实物仿真尤为重要,而其中参数仿真的精确度将会直接影响仿真的真
近年来,随着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运动会的顺利举办,体育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的体育产业,
本文探讨了审计史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几条意见:一、应当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审计史研究;运用《易经》哲理对审计史研究进行指导有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在各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
分析了不同水温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末期幼体蜕壳变态过程、变态率、存活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5~26℃是日本沼虾蚤状幼体最后1次蜕皮变态的最适水温;3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生产力长足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完成了“生存型—温饱型—
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计量中最古老并且最有影响力的原则”(Sterling,1967),对于会计实务的影响至少有500年以上的历史(Basu,1997)。会计稳健性通常定义为对收益和损失确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