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逃逸观赏植物肿柄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heroad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侵生物能从多方面给人类带来危害,生物入侵问题是当前世界关注的热点。目前,人们对生态入侵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探讨研究阶段,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来控制和预防入侵种的危害。在我国,生态入侵的严重性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生态入侵问题的研究也仅限于少数危害性极大的种类,而对那些有潜在入侵危害的外来逃逸种类的研究报道较少。事实证明,一但外来植物产生了较大危害,再研究其有效控制和消除的途径是困难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有潜在入侵危害外来种类的深入研究更为重要。本论文在对生物入侵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分析和综述的同时,以逃逸的外来观赏植物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 A.Gray)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至逃逸扩散,最后发展成为入侵态势的过程及机理;预测肿柄菊带来严重危害的可能性,提出防止因其进一步扩散而产生危害的措施。 1. 肿柄菊的地理分布现状 肿柄菊为菊科肿柄属(Tithonia Desf.ex Juss.)植物,该属植物约10种,都原产于中美及墨西哥。肿柄菊是一种优良的观赏、绿肥和防止土壤侵蚀植物,因而被一些国家和地区广为引种。由于人为的引种和引种后的自然逃逸扩散,现肿柄菊已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非、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及台湾有逃逸种群分布。文献查阅分析表明,在云南肿柄菊最早逃逸的可能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最初的逃逸地应是云南南部的热带地区。目前,该植物已在云南省9个地州的53个县逃逸生长,地理分布北端已达到24o10′N,分布的海拔变幅100~2000m,分布区集中在云南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2. 肿柄菊的生物学特性 文献记载肿柄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而在云南逃逸的肿柄菊呈亚灌木状生长,基部多分枝形成丛状,植株高度2~5m,花期11~12月,果实成熟期12~2月,结实量80,000~160,000粒/m2,种子长9~12mm,宽2~3mm,千粒重4.6~6.5g,种子附属有柔毛和冠毛。种子易借助风力或附着交通工具、流水和人畜广泛散播。 对勐养镇、普文镇、思茅县城郊、元江县城郊和新平县城郊5个居群的果序直径、每序结实量、结籽率、千粒重、种子长和宽6个结实特性的统计分析表明,五个居群间的各项指标都有极显著差异。在低纬度、低海拔、温度较高地区的居群,其果序直径、每序结实量、千粒重、种子长和宽的数值量偏小,在高纬度、高海拔、温度较低地区的的居群,其数值量偏大。对五个居群采集的种子,在15℃、20℃、25℃、30℃、35℃的温度下进行萌发实验显示,种子萌发率在15℃、20℃、25℃、30℃四个温度条件下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35℃时有显著差异;不同居群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不一致,最高种子萌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元江(55.5﹪)、新平(46.5﹪)、普文(39.0﹪)、思茅(30.0﹪)、勐养(29.5﹪)。 肿柄菊能通过靠近地表的茎或倒伏枝进行克隆繁殖,在其5至10月的生长旺季克隆繁殖现象相当普遍,通过这种特别的克隆繁殖方式肿柄菊能形成密实的单优势种群落。肿柄菊为密集型克隆植物,能形成强大的垄断格局。 3. 肿柄菊的群落特征 肿柄菊为单优势种群落,群落外貌表现出①小斑块状散生②长带状集群分布③大面积集群分布三种类型。群落结构的调查分析表明,不同生境和不同气候类型下肿柄菊都能形成单优势种群落,其地上生物量鲜重为22.43~31.49kg/m2;伴生植物种类不多,常为一些适应性强和分布范围广的一、二年生或多年生杂草,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鲜重为0.79~1.87kg/m2,仅占群落地上总生物量的3.2~6.4﹪。 4. 肿柄菊的扩散过程、危害及防除措施 肿柄菊的种子主要通过自然力量以及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因素进行较远距离传播。种子传播到新地区后,首先在其宜生地进行萌发生长,建立植株稀少的小种群,小种群内的植物通过有性繁殖和克隆生长来实现种群的不断扩增,由于肿柄菊较强的克隆繁殖能力,植株密度快速度增加,从而形成密集型的肿柄菊单优势种垄断群落。目前,肿柄菊在云南至少已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农田周围肿柄菊群落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危害,二是大面积生长和不断扩增的肿柄菊将会不断排挤本土植物,威胁着当地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因此在对肿柄菊开展进一步详细研究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其种群进一步蔓延:○1防止毁林开荒造成的植被破坏给肿柄菊种群的建立提供宜生地;②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外来入侵种危害性的认识;③研究其经济利用的新途径,通过资源的经济利用控制其种群的扩增。
其他文献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
DeviceNet总线是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开放型、低成本、高性能工厂底层网络控制技术,它在改善设备间通信的同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设备级诊断功能,因此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但目前仍有大量基于串口的仪器设备,在短期内改造或淘汰那些旧有设备是不现实的,因此使带有串口的仪器设备应用到DeviceNet总线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为此,本文研究和设计了基于DeviceNet智能断路器监控系统。(1)经过对现场总
摘 要: 话语标记语在言语理解中起到标记作用。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标记语在听力理解中的功能。接着以考试听力部分中的小对话为语料,具体分析了标记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作用,最后指出培养学生具有标记语意识的重要性,以期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话语标记语 认知 语用 听力理解  1.引言  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了《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摘 要: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本文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感 培养措施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
本文通过对过去十年中(2002—2012年)国内关于写作教学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趋势分析和刊登在国内十一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有关英语写作研究的文章的统计分析,探究国内外写
摘 要: 本文从写作知识、写作策略和元认知能力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了汉语在英语写作中的正迁移现象,并从认知科学的角度阐释了语言迁移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正迁移 认知  引言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彻底忘掉母语,尽量多用目的语思维。这样的做法对不对?母语在英语习得中究竟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应不应该把母语彻底“打入冷宫”?当然,过度地运用母语知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研究背景 5-HT(5-羟色胺,5-hytroxytryptamine,serotonin)是一种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生物活性胺,主要由L-色氨酸在胃肠道的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EC)或5-羟色胺能神经元内合成。5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同拥有一套信息分子(神经肽、激素、细胞因子等)及其相应的受体,这些信息分子与系统内或系统外的相应受体相结合,也可以交叉作用于其它受体,从而使得系统
摘 要: 本文就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中,通过过程教学法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英语写作教学  1.引言  大学英语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英语课程前,一般都已经学习了6—8年的英语,英语的基本技能已经初步形成,再经过高校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的水平应能达到《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