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增长速度方程法(也称余值法)作为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模型,对我区“七五”、“八五”以及“九五”计划期间的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测定评价。结果表明:首先,我区畜牧业科技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是引发我区畜禽个体生产性能不断提高、促使我区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以至于在人口不断增长情况下,仍能保证我区人均占有畜产品产量逐年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根据常规投入贡献率测算模型计算了我区常规投入的贡献率,并对我区畜牧业产值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了排序。我区畜牧业产值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依次是物资消耗、科技进步、饲养畜禽头数及劳动力投入,这表明我区科技进步在畜牧业产值增长中已占相当的比重,但由于我区农村牧区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尚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因此,我区畜牧业产值的增长还主要是依靠物质投入来实现的。处于第三位的是牲畜饲养头数,最末一位是劳动力的投入,这亦表明,我区畜牧业生产已经并正在由注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化为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内涵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相结合。第三,我区畜牧业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单位产值占用资金经历一段上升过程后,稳中有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仍然是建立在大量物质消耗基础之上的。 在此基础上从科技领域内部、科技领域外部以及两者的结合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畜牧业科技进步作用的原因,得出其已经不是某一单项或几项,而是若干项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方向对科技施加影响,使我区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处于一种低而不稳的状态。 最后,在分析我区畜牧业科技产品供求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提高畜牧业科技进步作用的方法。一是刺激畜牧业对科技的有效需求;二是增加对科技的有效供给;三是把前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