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制一份经过标准化、简便可行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和临床护理特点的“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价量表”,并对量表进行质性和量性评价。为准确评价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提供工具,也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培训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量文献回顾,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共情的研究,重点参考杨辉、邱玉芳等制定的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拟定量表维度及条目,经过两轮专家评定,对量表条目进行增删修改,初步制定出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预测量表。预测量表共29个条目,分三个维度,分别是护士对病人心理的认知(条目数为16)、护士对病人情感的体验(条目数为5)、护士对病人的行为帮助(条目数为8)。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护士190名,用预测量表对其进行共情能力的测量。调查结果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通过决断值法和相关系数法对结果进行项目分析筛选条目;对项目分析后剩余的条目进行探索型因子分析进一步筛选条目并初步探索量表的结构是否符合理论构想,量表最终保留28个条目,形成正式测评量表。用正式量表在五所三级医院的900名护士中进行测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量表的信效度。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a系数、分半信度及重测信度指标进行评价,效度检验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校标关联效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量表信度(1)Cronbaeh,a系数:量表总体Cronbaeh’a系数为0.856,各维度的Cronbach’a系数为0.707-0.858,均在0.7以上。(2)分半信度:量表总体分半信度为0.771,各维度分半信度为0.636-0.769。(3)重测信度:量表总体重测信度为0.867,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749-0.840。2、量表效度(1)内容效度:一方面,量表编制过程中,将初步确定的条目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通过专家评定,保证了每个条目都能准确表达所要测评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各维度得分及其与总量表得分之间的两两相关来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相关系数越高,量表的内容效度越好。结果三个维度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04-0.681之间,各维度与总量表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43-0.944之间,在0.01标准上达显著。(2)结构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根>1的因素,删除因子载荷小于0. 4或在同一个因子上相同载荷的条目。最终提取出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52.744%。数据分析的理论结构与假设基本一致,说明量表结效度较好。在另一个大样本中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验证量表的结构。各拟合优度指数χ2/df=2.254,TLI=0.894,CFI= 0.876,SRMR= 0.071, RMSEA= 0.091。根据标准,各拟合指标接近标准,虽还存在一些小的偏差,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跨样本的一致性尚可接受。(3)校标关联效度:采用我国台湾学者吴静吉修订的人际反应指针(IRI-C)问卷为效标。将正式量表的总得分(totA)及各维度(护士对病人心理的认知totA1、护士对病人情感的体验totA2、护士对病人的行为帮助totA3)得分与IRI-C的总得分(totB)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测评量表总分与人际反映指针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21,而共情量表各维度得分与人际反映指针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246-0.333之间,均达显著标准。3.人口社会学因素对临床护理人员共情得分的影响:本次研究显示,不同年龄、不同护龄、不同职务、不同学历的护士共情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职称、不同家庭出身、不同人事情况的护士共情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初步制定了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价量表;量表包括三个维度,28个条目。2.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测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3.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测评量表的结构基本符合理论构想,在大样本中的拟合指标中有个别与标准稍有偏差,但尚可接受。4.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测评量表可用于测评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基本情况,并且对于比较不同人口学因素的护理人员共情得分的差异较敏感,说明量表总体区分度较好。5.建议:评价工具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改进的过程,所以本量表仍需要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