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论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uxi0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的内容是汉语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历史状况。主要关注在汉语语境中,历代论者注释、阐发、研究和运用以意逆志命题的状况与原因,以及这种诠释的文学思想史与文论学术史意义;同时探讨在这种诠释史的具体发展经验中具有汉语文化与思想特质的学术话语,以及其在当下语境中就文学理解问题展开言说的特质与意义。整体上,本文所论涉及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其意义何在等三个层次内容。首先,历代论者以字词解释、思想阐发、历史研究、现实运用的不同诠释形式,形成了语义拓展、边界限定与逻辑建构等诠释方法与历史阶段,并在整体上形成了多重语义累积,多种方法有机统一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赵岐“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显示了汉代经学语境中学术主题与学术形式,开始了语义拓展为特色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第一阶段;其语义拓展成为贯穿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基本方法。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代表思想阐发的命题诠释形式,把以意逆志命题的语义拓展推向思想深度。朱熹以“以读者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语义内涵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并建构以意逆志读书法,完成了传统经学视野中语义拓展基本格局。以赵岐、张九成、张栻、朱熹等汉宋论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语义拓展为背景,边界限定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首先出现在传统学术总结时期。阎若璩、顾镇、焦循、方苞等清代论者形成在孟子思想整体中限定以意逆志命题边界的诠释新路向,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凸现以意逆志作为知人论世前提下的一种释诗方法。顾镇的“必论世知人,而后逆志之说可用也”是其代表形式。现代学术体系中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提出在历史整体中限定边界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思路。在新的观念背景中,以意逆志成为一种被批判的主观臆测方式。顾颉刚开始的孟子说《诗》方法的历史研究,成为现代学术体系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主导形式。同时在现代学术体系中,比较视野的形成使得方法与逻辑建构成为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现代主题。在与西方文化中诠释学为主的不同派别、人物、观点的比较阐发中,徐复观、黄俊杰、张伯伟、周光庆等现代论者围绕以意逆志逻辑与方法展开论说。字词解释、思想阐释、历史研究、现实运用等诠释形式的有机统一是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突出特征。在不同的学术语境之中,历代诠释者都有把以意逆志命题作为解决其自身问题的方法。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既解释文、辞、志、意、逆等关键字的语义内涵,其“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语义梳理又凸现了孟子命题平心以待的理解思想。同时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又是超越已有解释,以追求孟子本义为目标的历史研究;而且朱熹自觉运用以意逆志命题,建构了其读书之法的现实论题。同样,赵岐提出以意逆志不但施于说《诗》,是其解决注释《孟子》的方法;徐复观诠释以意逆志的追体验方式,是其文学研究、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而认同以意逆志命题,作为其《诗经》学方法、释诗方法的诠释者更是层出不穷。以意逆志命题形式及其具有各种语义内涵、不同价值意义的以意逆志方法在历代论者中广泛运用。明清时期运用以意逆志命题,显示其《诗经》诠释从经学视野转向文学视野的方法观念;现代语境中运用以意逆志命题,呈现其诠释学建构从西方学术思想转化为中国化知识的学术特色。正是以意逆志命题作为诠释对象与诠释者自身理解方法观念的统一,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显现了诠释者通过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凸现了己意以求、平心以待与视野融合的理解观念,显示了汉语文化传统中对理解内涵本身认识的多元观念与整体格局。其次,从原因上来看,语言变化、观念转变、学术转向与文化转型背景中的权威需求、传统转化是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形成、发展与转变的外在原因;以意逆志命题的汉语元命题特性是其诠释史展开的内在原因。语言变化是以意逆志诠释普遍性影响因素,人情不远与意私志公的观念转变是汉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差异的突出要素,清代论者提出以意逆志命题的不同诠释来源于其学术转向的背景,现代论者开拓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新格局取决于其文化转型的前提。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变化,又是集中在儒学方法的共同主题上展开。多种诠释形式、不同诠释方法与历史阶段以及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形成的不同理解思想,都是不同学者在不同语言、观念、学术与文化背景中共同建构儒学传统的产物。赵岐代表的汉代经学诠释方法建构,朱熹代表的宋代理学诠释方法建构。徐复观代表的新儒家人文学方法建构;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既是以意逆志命题的孟子本义的认识与孟子方法观念的认同,也诠释者自身问题的解决与孟子以意逆志命题所提问题的进一步拓展。通过传统文化资源解决现实问题,是他们所认同的儒家学术特质,也是其共同建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内在原因。最后,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意义可以从学术史与思想史两个层面审视。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所具有的学术与思想统一特质,使得讨论历代论者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价值与意义需要既关注其诠释对孟子命题的认识,又关注其诠释对孟子命题所提问题的思考;既关注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所呈现的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学术方法与经验,又关注其诠释所显示的关于文学基本问题的思想观念。孟子提出“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命题从本体上、方法上、实践上对汉语诠释作了根本限定,其所蕴含的基本观念是一个基本的完整的文化取向。孟子命题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与广阔的语义空间,其从本体认识、理解艺术、修身伦理规范等方面派生出了汉语理解的基本范畴,这些理解范畴和整个中国学术的基本传统与基本范畴有着内在的和高度的一致性。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具有汉语诠释学奠基的文学思想史意义与元命题开创的文论学术史意义。从文论学术史的角度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呈现的语义拓展、边界限定与逻辑建构等诠释方法,是不同语境中建构以意逆志命题有效性的方式,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论命题的有效方法。从文学思想史的角度看,赵岐、朱熹、叶维廉等后世论者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其所凸现的己意以求、平心以待、视野融合内涵不仅是理解方法的建构与孟子命题心性本体的认同,同时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中人际交往的伦理规范。赵岐、朱熹在经学文化背景中显示的是圣与人的伦理关系规范,徐复观、叶维廉在现代科学文化背景中呈现的是读者与作者的伦理关系规范。可以说,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是论者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凸现以意逆志的孟子之学特质,建构儒学方法,从而整体上呈现的本体、方法与伦理相统一的汉语诠释学论域的开拓。从孟子提出以意逆志命题到当下的各种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这一历史经验整体来看,汉语语境中存在一种可以称为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学术传统,这个传统应该、能够而且已经显示其言说能力。所谓的以意逆志诠释学既是指以意逆志为特色的汉语诠释传统,又是以意逆志诠释史形成的诠释学传统。经典建构的传统转化、体认的为己之学、伦理对话的人格诠释是其特色所在。以意逆志诠释学是古代文论现代转化、西方文论中国化过程中生成的汉语知识,是现代语境中中国文论话语现代建构的一种尝试。同时以意逆志诠释学更是一种置根传统的汉语知识,它从伦理视野提出问题,以心学立场解决问题的运思方式、论域空间显示了其异于西方诠释学的独特智慧。可以说,从文学思想史视野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呈现了具有汉语文化与思想特质的学术话语是以意逆志诠释学;其具有对话西方诠释学思想,言说中国传统诠释经验的话语能力。从文论学术史视野看,以意逆志诠释学呈现了汉语意义拓展的学术方法。在此,不仅以意逆志命题本身实现了传统转化,也是现代语境中展开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有效途径。整体上看,本文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研究实现的创新是学术史视野的拓展、汉语诠释学思想的创建与研究中国古代文论方法的探讨。具体来说,学术史视野的拓展表现在整合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学术传统与20世纪以前文论诠释的学术传统,建构汉语学术史视野。在汉语学术史视野中,完成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全面审视、系统分析与整体考察。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研究因此突破了“传统”与“现代”割裂的文论学术史考察视野,突破了单凭字词解释认识赵岐、朱熹等传统论者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特征与价值的古代文论研究局限;在文学思想史与文论学术史视野中,实现了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系统、全面研究,把握以意逆志命题在汉语语境中呈现的丰富意义空间,以及命题诠释在汉语学术史中的特质与意义。汉语诠释学思想创建表现在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研究,既关注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呈现的己意以求、平心以待、视野融合等理解观念,又关注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本身显示的转化传统、建构经典、体认方法、伦理对话等诠释经验;并在这命题诠释史经验基础上发掘汉语学术与思想的基本法则,建构具有中国文化与思想特质的以意逆志诠释学。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学术方法的探讨表现在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研究,凸现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样式不仅有现代语境中历史研究的范式,还有字词解释、思想阐发、现实运用的形式。徐复观、叶维廉、黄俊杰、赖力行、张伯伟等学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追求历史研究与字词解释、思想阐发、现实运用的统一,是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自觉实践;同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形成语义拓展、边界限定与逻辑建构的传统命题诠释方法,以及以此方法而创建以意逆志诠释学也是研究传统命题的有效尝试。突破以意逆志命题与西方诠释学观念的简单比附与单向阐释;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研究显示了现代知识建构不是仅仅比附西方观念、归化西方知识,而是引进中国智慧与西方对话而实现知识创新。命题诠释史研究是比较诗学研究与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有效途径,以意逆志诠释学是实现中与西、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入,促使一批建筑施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
本文首先概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发展趋势以及馈线自动化终端单元(FTU)在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于实现FTU监测功能的相关技术原理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公式推导,包括同
学生1/3的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室内热环境质量关乎学生的健康、幸福感以及成绩,因此学校建筑的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尤为重要。世界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且人体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调
随着通信系统传输速率的提高和光纤陀螺等高精度光纤传感器件的发展,对偏振态的系统控制问题变得非常重要,相应地广泛开展了关于保偏光纤技术的研究。熊猫保偏光纤是通过在单
本文就铁对聚硅酸盐类絮凝剂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聚硅酸盐类絮凝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1987年以来白纹伊蚊的研究状况及其未来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薛瑞德,赵彤信美国农业部医学与兽医昆虫学研究室(美国,Gainesville,FL32604)D.R.Barnard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
综述了近期内负载型固体碱KF/Al2O3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它前景的展望.
学校结合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政策,逐步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立健全武陵山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力争每年实施技术服务项目20项以上,力争每年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
生物催化在精细有机化工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生物催化剂酶近年来在精细有机化工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青少年第一恒磨牙萌出较早,窝沟多且深,局部自洁作用差,患龋多也早,其患龋率在恒牙列中占首位.龋病发展很快,常在萌出后的1、2年就使牙冠受到严重破坏,成为残冠或残根,极难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