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的进出口检验是出入境检验、鉴定、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口俄罗斯原油的检验鉴定中,中国采用的是GB标准,而俄罗斯采用的是ГОCТ标准。由于使用检测标准的不同,有可能引起双方检测结果的差异,从而引发贸易争端。本论文以决定原油品质中四个重要的检验项目,水含量、硫含量、机械杂质含量和氯盐含量为研究对象,详细比对了俄罗斯ГОCТ标准、中国GB标准、国际ISO标准和美国ASTM标准,在上述原油检验项目检测中存在的理论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可能引起中俄双方检测结果不同的原因。理论比对结果表明:水含量、硫含量、机械杂质含量和氯盐含量检验中,俄罗斯ГОCТ标准与中国GB标准、国际ISO标准和美国ASTM标准,在适用范围、实验仪器、操作方法和精密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这些标准间的差异有可能导致对同一原油样品检验结果不同。通过详细分析2013年中俄双方采用各自的标准检测,获得四个检验项目的检测数据,并采用SPSS软件中的t检验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含量、硫含量、机械杂质含量和氯盐含量,中俄双方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原油的水含量、机械杂质的含量,中方检测所得到的数值比俄方偏高,分别高出28%和7.5%;而硫含量以及氯盐含量,则是中方检测结果偏低,分别低出3.4%和12%。这些检测数据的显著性差异,验证了对于进口俄罗斯原油样品的同一检验项目,双方采用不同的标准所检测得到的结果存在偏差。该偏差可能导致中俄双方的原油贸易纠纷。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解决国际原油贸易谈判与争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同时建议中俄双方尽快制定出统一的原油检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