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竞技健美操的迅速发展,我国健美操成年组选手在国际大赛中屡获佳绩,这与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后备力量密不可分。在2018年世界健美操年龄组比赛中,我国年龄二组夺得集体项目的银牌,但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国外青少年女选手人数较多、身体形态好、身体素质强,这些都给我国健美操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为强大我国健美操的后备力量、为今后成人组提供女子选手人才储备机制,提高集体项目制胜因素,本研究主要运用视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通过对2013-2016和2017-2020两个周期竞赛规则下的2016年和2018年的世界健美操年龄组比赛和全国健美操冠军赛年龄二组(健将组)女单项目前八名共计32套成套动作进行多维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2017-2020周期规则导向下,中外年龄二组女单选手的成套动作越具艺术审美性,选手的身体素质更强,但中外年龄二组女单选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在2017-2020周期规则导向下,中外选手难度完成质量提高;国外选手的难度分值与区域数量分布更为均衡,难度连接次数及类型多,且位置偏后。我国选手的难度分值分布呈下降趋势、中心区域难度数量分布过多;C组难度储备量少;难度爆发力和细节较差,我国选手的0.8分值难度更多样。2.中外选手操化单元数为9-11个,操化质量明显提高。国外选手操化动作的节奏变化多样,空间层次更鲜明;我国选手的操化动作节奏较单一。3.在主体内容方面,中外选手多将技巧动作与过渡动作串联或将技巧动作变形作为过渡动作,简单的过渡动作明显减少。其中,国外选手的过渡连接动作强度高,独创性高;我国选手的过渡连接动作独创性较差。中外选手的技巧动作选择多样,空翻类技巧明显增多,手翻类技巧减少。4.在成套动作的时间分布上,国外选手的成套动作段落分布更均衡;在平面区域运用上,中外选手的场地利用率提高,流动性更好,我国选手在外围平面区域的利用率高于国外选手;在垂直空间运用上,中外选手的A-B和B-A空间类型明显减少,B-C-B和B-C-A空间类型明显增多,国外选手的高空间类型明显多于我国选手;高空间层次的运用成为选手间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