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从紫红红球菌基因组中获得长度约800 bp的DNA片段,构建克隆载体。DNA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全长825 bp。利用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将该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对比发现,其中包含425 bp左右的推定环戊酮单加氧酶序列片段,与两个推定环戊酮单加氧酶序列片段AE12(AJ515360)、T3G6 (AJ515361)的碱基同源性均为97%。预测该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并进行氨基酸同源性对比,发现该片段与单加氧酶家族诸多成员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包含两个“GXGXXG”序列(可成为FAD和BVMO的非共价结合位点)和一个BVMO家族的特征性指纹“FXGXXXHXXXW”。所以该片段也可归类为推定环戊酮单加氧酶片段,并且比AE12(AJ515360)、T3G6 (AJ515361)更具有完整性。利用ANTHEPROT 5.0软件进行分析,可预测其理论相对分子量约为31 kD,理论等电点(PI)为5.245。二级构象中,螺旋占42%,折叠、无规则卷曲分别占28%、30%,二级结构中没有转角形式。本实验选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pET-28a(+)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cmpA。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cmp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只有在IPTG诱导下才能成功表达。经过SDS-PAGE分析,在分子量约为31 kD处可见1条明显的蛋白条带。这与先前理论预测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验证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为寻找环戊酮单加氧酶新的基因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