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氧与二甲双胍对荷H22小鼠实体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肝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1.皮下移植H22细胞复制Km小鼠实体瘤模型,分别观察10%低氧环境(1、2、4h/d)和二甲双胍(100、200mg/kg/d)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每3 d测量一次肿瘤体积,于接种后第15 d处死动物称取瘤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2.将荷瘤小鼠分为常氧组、二甲双胍组、低氧组和二甲双胍低氧组,比较观察100 mg/kg/d二甲双胍与间歇性低氧2h联合干预对荷瘤小鼠实体肿瘤生长的影响。于接种后第15 d处死动物,采集肿瘤组织及血液标本送检。3.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血清VEGF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MMP-2和CD34表达的水平变化;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肿瘤浸润、微血管生成及肺转移情况。结果:1.1、2、4h/d的低氧干预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P<0.05,vs常氧组),且低氧2、4h组的抑瘤强度明显高于低氧1h组,但低氧4h与2h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各剂量组二甲双胍均有显著的抑瘤作用(P<0.01,vs NS组),但100mg与200mg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低氧组、二甲双胍组及二甲双胍低氧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常氧组(P<0.05),且以二甲双胍低氧组的抑瘤作用最强(P<0.05,vs低氧组、二甲双胍组);各实验组血清VEGF水平、肿瘤组织HIF-1α、MMP-2蛋白和CD34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常氧组(P<0.05),其中二甲双胍低氧组的VEGF水平、HIF-1α和CD34的表达又显著低于常氧组和二甲双胍组(P<0.05)。3.组织病理与免疫组化观察显示:低氧、二甲双胍及二甲双胍加低氧联合干预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浸润、自发性肺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结论:1.间歇性低氧或二甲双胍对小鼠移植性肝癌实体瘤的生长、侵袭、迁移和血管生成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叠加或协同效应;2.间歇性低氧或/和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机制很可能与其抑制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以及调低HIF-1α、VEGF、MMP-2和CD34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