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及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胶囊作为载体被广泛应用到药物控制释放、基因治疗、疾病诊断和生物成像等领域。但是,微胶囊与细胞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微胶囊的生物应用前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依赖于细胞的胞吞,例如,细胞内药物和基因的传递等;另一方面,微胶囊的胞吞可能会带来副作用,例如,对细胞的毒性或者对细胞功能产生影响。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微胶囊都会通过细胞膜被传输,并且游离于基质当中。因此,探究微粒和细胞之间的作用是需要的,阐明微粒的物化性质和细胞响应之间的关系更显得重要和迫切,其中包括胞吞动力学和胞吞途径、细胞内的分布以及细胞功能的改变等。研究表明,胶体微粒的尺寸、形状、表面性质等对细胞胞吞的过程以及微粒在细胞内的分布都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关于微胶囊硬度对胞吞影响的研究却甚为稀少,因此本课题着重探究了两种不同模量微胶囊的胞吞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1)以碳酸锰为模板,以戊二醛(GA)和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为原料,采用模板掺杂层层自组装法制备两种不同模量的微胶囊,并通过SEM、FITR、XRD、TEM、CLSM等手段对其进行相关性能表征。(GA/PAH)4微胶囊的粒径范围为3-4μm,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机械强度较小,干燥状态下会发生塌陷,重新分散至水相中之后又会恢复至中空球形状态。同时,微胶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囊壁结构。该微胶囊大小尺寸适宜,所用囊壁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其机械强度与壁层材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为后期微胶囊模量与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依据。(2)通过将微胶囊与Hep-G2细胞共培养,来探究微胶囊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形态、活性等性能的影响。制备的两种微胶囊的模量分别为1243.3 MPa和3309.5 MPa,粒径尺寸仍然约为3-4μm;随着微胶囊与细胞共培养时间的增加,在24 h内,胞吞微胶囊的量在增加,当时间大于24 h之后细胞胞吞的微胶囊的量趋于平衡;MTT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胞吞微胶囊之后对自身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可以认为该两种微胶囊对细胞无毒害作用。(3)以MnCO3微粒作为模板,通过交联PAH和DPA可制得具有稳定囊壁结构的(PAH/DPA)4微胶囊。该种微胶囊尺寸大约在3μm左右,壁层厚度约为55.25 nm,且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高浓度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溶液中会发生可逆弹性形变;同时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微胶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囊壁结构。该微胶囊大小尺寸适宜,所用囊壁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交联反应具有可逆性,在药物传递载体及控制释放等生物医用领域具备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文章从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入手,对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弱,新兴网络技
<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确定,标志着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开始。然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研究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会遇到许多理论
在林区野外没有公共网络覆盖的区域,传感器设备采集的林业数据和图像数据无法传输至用户,只能通过本地存储人工手动获取的方法。笔者基于Digi M10卫星通信模块开发,设计了一
<正>设计说明:球状的瓶身拥有经典的比列圆润饱满,简洁而具现代感,以醒目的红色和金色构成强烈的对比,红色玻璃水晶材质给人以轻灵雅致之感,晶莹剔透,金色金属材料华丽精美,
期刊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调查法,研究了陕西省赛场个性化体育标语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阐述了陕西省赛场个性化体育标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赛场体育标语的基本
合成硅酸钙(合成CaSiO3)是一种新型的造纸填料。目前,在造纸工业中有关合成硅酸钙的应用技术还不成熟。为了充分发挥合成CaSiO3在造纸应用上的优良性能,降低加填对纸张性能的负
<正>2008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公安司法机关准确适用法律、依法惩
医学图像采集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相关数据的飞速增长,这些医学图像数据能够有效地辅助医生进行精确的诊断,但由于医学图像在相似性搜索方面要求图像匹配的精度远高于普通
本研究通过电火花等离子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表面镀覆SiC的短切碳纤维,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XRD)检测了短切碳纤维表面的SiC存在、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镀覆SiC短切碳纤维的表
证券市场上信息造假、损害投资人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引起人们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活动的极大关注.对此问题的研究文献汗牛充栋,但综合来看,大多数研究使人有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