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普通高中2001-2002学年度课程计划将研究性学习列为必修课,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以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型课程因此而产生。2000-2001学年度我校(福州格致中学)作为试点学校,在省教育厅中教处等单位的指导下,开展了开设研究型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本人作为校教务处副主任、教研室主任负责主持这项工作。由于研究型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课程理论,在实施过程中缺少某种章法和规则,课程目标如何确定?课程如何组织?课程如何实施?课程如何评价?这一系列理论问题将直接关系到研究型课程开设的质量和生命。而且研究型课程重在实践,研究型课程的基点在于学校,在学校实施过程中肯定有成功,也有失败,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一年来本人就研究型课程在高中开发与实施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与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许多理论构想。在实践过程中本人采用了准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在正常教学秩序下实施研究内容所规定的实验措施,保持学校工作的自然状态,不设对照班,主要通过实验班自身的纵向比较来分析实验效果。在课题研究总体方案指导下,边实践、边总结,重视积累阶段性的成果,滚动式推进课题的研究。本文从分析开设研究型课程的背景入手,对研究型课程特点、心理学理论基础、目标体系进行阐述,对研究型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展开探索,并总结了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