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电子邮件中委婉语使用特点的跨文化研究——以中美员工写给老板的电子邮件为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hsk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婉语是任何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跨文化商务交流中重要的润滑剂,委婉语的使用不仅弱化了语言表达中的直接性和尖锐性,更促进了成功和高效的跨文化交流的达成。如今,以电脑为媒介的沟通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在跨国公司工作的职员来说,在非口语的交流中,电子邮件被公认为使用最广泛和有效的沟通工具。委婉语也渗透在电子邮件的交流之中,其使用方式和特点的多样性不但传递出不尽相同的含义,而且从侧面反映出使用者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  本研究主要以席西利、郭慧的委婉语构成与分类理论和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将电子邮件中的委婉语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语料库,借助语言分析工具Antconc的搜索功能,对293封跨国公司中中国员工和美国员工写给老板的真实的电子邮件进行了细致的剖析。通过对中国员工和美国员工使用委婉语遣词造句的差异和不同情况下(电子邮件接收者不同、电子邮件发出者的性别不同和员工与老板的职位距离不同)委婉语使用频率的差别的分析,总结出中美员工使用委婉语的区别和上述差别与中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提出了具备文化背景知识对正确理解中美电子邮件交流中委婉语的使用的意义。
其他文献
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领导 20 世纪诗歌创作的新潮流。诗中以神话原型作为隐含的深层结构,运用象征主义,结合现代题材,使“荒原”成为描述西方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在他众多的作品里,“兔子”四部曲中的第一部《兔子,跑吧!》自1960年出版以来,一直强烈地吸引着众多读者和文学批评家的目光。作品向我们呈现
美国文学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背景,《圣经》资源在许多美国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由此可见,许多美国作家都深受《圣经》传统的影响。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