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感染后表型相关单卵孪生子基因组CpG岛差异甲基化基因的筛查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EY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慢性感染约3.5亿人,从急性一过性感染、慢性感染、重型化、肝硬化、肝细胞癌到肝功能衰竭等形成复杂的疾病谱。影响HBV感染后易感及转归的因素很多,包括宿主因素(种族、性别、年龄、基因多态性、免疫状态),病毒因素(基因型、准种复杂性、其他病毒如HCV、HDV、HIV的重叠感染等),环境因素(饮酒、行为和习惯、生活环境)等,具体机制不清。研究发现宿主因素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疾病表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孪生子研究一直是遗传学与表型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单卵孪生子(monozygotic twins,MZ twins),两者共享基因型和早期发育环境,常表现出惊人的时空反应一致性,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同病(comorbidity)和疾病表型一致性(concordance),遗传学通常利用MZ孪生子初步判断遗传因素对表型的影响,例如复杂疾病、心理、性格、行为等。我们在临床研究中发现,HBV感染后MZ孪生子也可以表现出表型不一致,且病毒因素的作用不大。最近的研究也提示大多数MZ孪生子的遗传特性并不是完全相同,归因于伴随着MZ孪生子一生的表观遗传学漂移(epigenetic drift)现象,即胚胎形成期的基因组印迹差异以及后天环境影响所致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的累积。表观遗传学现象是指在生物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无DNA序列变化的基因表达的稳定的可遗传的改变,包括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组蛋白修饰(histone modification),及其导致的基因组印迹、基因沉默(gene)、X染色体失活/重构等,在基因表达调控、生殖发育、遗传进化以及生理病理现象中有密切的生物学意义,目前,表观遗传学研究及表观基因组研究已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问题。DNA的甲基化是基因组印迹的主要形式。CpG岛(CpG islands)甲基化后,基因表达受抑制而沉默。DNA的甲基化对哺乳动物的正常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这种调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CpG岛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起作用的。因此,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谱(methylome)的研究将增进我们对基因调控和人类基因组的认识。探索HBV感染后表型不一致相关的基因组CpG岛甲基化差异,有望为认识慢性HBV感染相关的表观遗传易感机制提供初步的思路。2001年8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共收集随访36对HBV感染孪生子,20对孪
其他文献
粮食安全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只有保证粮食安全,才能让人们放心食用粮食。因此,近几年人们对农作物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提出
课堂上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错误,教师需要宽容,更要善于利用,因势利导,把错误当成一种宝贵的资源,深入剖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大力挖掘错误背后潜在的教学价值,善于激起学生思维的
近年来风湿病与恶性血液病的相关性已被逐渐重视,尤其是白血病可出现多种风湿病表现,称为副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PS)[1]。由于这些症状和体征并非白血病细胞浸
文章分析了影视艺术类高校音视频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论述了音视频教学资源库整体规划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并根据影视艺术类高校音视频教学的特点,对音视频教学资源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又叫消化性溃疡,因为绝大多数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称之,它是一种全球性、多发性常见病。欧美报道患病率达6%~15%,我国文献报道,内镜检查病例中消化性溃疡的
目的: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0(ADAMTS10)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中的表达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60只8周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机体一类重要的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肝脏门管区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
研究了由钢渣-矿渣-粉煤灰制备的复合微粉对混凝土强度、收缩性能和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水胶比下,复合微粉等量取代水泥后,混凝土7d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当
[背景及目的] 门脉(门静脉)高压症是以门脉压力病理性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多见于慢性肝病患者。门脉高压症发病机理的研究证明“后向性”和“前向性”机制均发挥作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