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资本市场上,资金的融入融出是永远的主题,对企业而言,定向增发是一种常见的再融资途径。本文对定向增发过程中不同认购者所带来的定向增发价格差异以及不同的定向增发价格所带来的定向增发后股利政策的差异进行了讨论,试图探究定向增发中大股东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以及上市公司与定向增发投资者间的“保底协议”。2006年底沪深两市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逐渐成为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重要途径,这不仅仅对上市公司自身意义非凡,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上市公司而言,在定向增发中,引入战略投资者改进公司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大股东注入优质资产等都对上市公司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我国资本市场而言,定向增发的引入以及发展是对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然而,定向增发市场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是否阻断了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利益输送途径,是否切断了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私下利益链条,这关系到定向增发是否能够真正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选取了2006至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事件为研究样本,围绕“定向增发溢价率”这一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定向增发溢价率为实际增发价格相对于定向增发起始日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变化的百分比。定向增发溢价率越低,在投资者参与认购的当天,账面上的浮盈就越高,在将来股份解禁售出时就可能获得相对更高的资本利得收益率。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在定向增发中,参与认购的特定投资者中包括大股东的,增发的溢价率显著低于参与认购的特定投资者中不包括大股东的。并且,大股东参与认购的定向增发股份比例越高,定向增发的溢价率越低。这一结论验证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中,存在着大股东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利益输送、损害资本市场公平秩序的行为:大股东低价购入增发的股票,一来以低成本加强了对公司的控股权,二来在股票解禁时更可能获得高额的资本利得收益。另外,本文还发现溢价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后的每股股利显著高于折价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并且对溢价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自身而言,其定向增发后的分红相比增发之前也有显著增加,这一结论显示上市公司或许与定向增发投资者私下签订了“保底协议”:将高额的分红当成是补偿投资者高价参与定向增发的工具。但是,本文的实证数据并未发现定向增发溢价率水平与定向增发后股利水平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对此,笔者的解释是上市公司具体分派多少股利或许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彼此的强势程度、议价能力以及当时资本市场上资金的松紧程度等因素。
据笔者了解,目前关于定向增发价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折价方面,本文对溢价定向增发发行现象以及定向增发溢价率与每股股利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这是对关于定向增发的研究文献的补充。但是本文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财务数据披露等原因,没有纳入最新的数据进行分析;另外,由于数据获取等原因本文仅通过定向增发后的分红水平来验证是否有私下“保底协议”的存在,更为完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将定向增发后的分红以及机构投资者解禁后卖出股票时的价格一并纳入考虑,来探究是否参与溢价定向增发的投资者更有可能获得正的收益,这也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选取了2006至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事件为研究样本,围绕“定向增发溢价率”这一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定向增发溢价率为实际增发价格相对于定向增发起始日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变化的百分比。定向增发溢价率越低,在投资者参与认购的当天,账面上的浮盈就越高,在将来股份解禁售出时就可能获得相对更高的资本利得收益率。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在定向增发中,参与认购的特定投资者中包括大股东的,增发的溢价率显著低于参与认购的特定投资者中不包括大股东的。并且,大股东参与认购的定向增发股份比例越高,定向增发的溢价率越低。这一结论验证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中,存在着大股东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利益输送、损害资本市场公平秩序的行为:大股东低价购入增发的股票,一来以低成本加强了对公司的控股权,二来在股票解禁时更可能获得高额的资本利得收益。另外,本文还发现溢价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后的每股股利显著高于折价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并且对溢价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自身而言,其定向增发后的分红相比增发之前也有显著增加,这一结论显示上市公司或许与定向增发投资者私下签订了“保底协议”:将高额的分红当成是补偿投资者高价参与定向增发的工具。但是,本文的实证数据并未发现定向增发溢价率水平与定向增发后股利水平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对此,笔者的解释是上市公司具体分派多少股利或许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彼此的强势程度、议价能力以及当时资本市场上资金的松紧程度等因素。
据笔者了解,目前关于定向增发价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折价方面,本文对溢价定向增发发行现象以及定向增发溢价率与每股股利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这是对关于定向增发的研究文献的补充。但是本文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财务数据披露等原因,没有纳入最新的数据进行分析;另外,由于数据获取等原因本文仅通过定向增发后的分红水平来验证是否有私下“保底协议”的存在,更为完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将定向增发后的分红以及机构投资者解禁后卖出股票时的价格一并纳入考虑,来探究是否参与溢价定向增发的投资者更有可能获得正的收益,这也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