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创业板市场成立以来,创业板市场在解决高成长性和高创新性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因规模较小、风险较大,仍然存在着融资渠道少和融资成本高的难题。信用评价体系可以促进银行、机构投资者和股民等债权人对企业信用风险的了解,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投资,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体系,这会导致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进而增加交易成本。因此本文拟从独立的第三方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用评价体系,为畅通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有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信用评价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研究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找出目前国内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得出本文选择的研究方法并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结合中国人民银行对信用评价的相关规定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初步建立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通过独立性检验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检验;其次以2014年—2016年创业板上市的243家公司为样本,基于熵权法对指标赋权重,基于综合评价法计算样本企业的信用得分,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最后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用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创业板上市的DFGX公司作为具体案例,应用本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信用评价,对评价结果展开详细的分析,结合专业金融机构对该家公司给出的评价,证明了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客观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用水平,有助于拓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和扩大融资规模。再根据案例公司和评价结果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提高信用水平的方法提出相关建议。最后对研究结果和研究的局限性做了相应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