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整形外科领域应用广泛,将一次获取的大量脂肪冷冻保存以备多次治疗,这在节约时间、精力、成本和减少临床并发症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冻存脂肪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以往的大量研究显示出不尽相同的研究结果。目前为止,脂肪组织的低温冻存方法并未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方案。从脂肪组织获取、纯化、冻存方法,至注射方式、注射量、实验室检测方法等,这些环节的任一差异都可能对移植结局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不同冻存时间的脂肪组织的生物学活性变化及移植后移植物的存活率,评估冻存脂肪临床使用的生物学价值。以期为低温保存脂肪组织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临床应用冻存脂肪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方法:第一部分,将吸脂获得的脂肪组织颗粒纯化后低温(-80℃)保存,1周、4周、8周、12周、16周、20周、24周后,对新鲜脂肪和复温后的脂肪进行:大体形态观察、HE染色组织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活细胞面积比、CCK-8法活性检测、SVF细胞培养,综合评估冻存脂肪组织颗粒生物学活性变化。第二部分,选取SPF级BALB/c-nu裸鼠(雌性)32只,随机分为新鲜对照组、1周组、4周组、8周组、12周组、16周组、20周组、24周组,每组4只。将新鲜脂肪及各组冻存脂肪复温后注射至裸鼠背部皮下,每处注射体积约为0.2ml,8周后收获脂肪移植物。对移植物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及留存率分析、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学评估、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植入分数(存活率)。结果:随冻存时间的延长,脂肪组织的结构完整性及生物学活性逐步下降;1周组脂肪活细胞面积、脂肪细胞线粒体活性较新鲜脂肪均显著减少(P<0.01),4周组较1周组明显减少(P<0.05),但其余相邻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冻存脂肪来源的贴壁细胞数量较新鲜脂肪显著减少(P<0.01);在冻存早期(1周组、4周组),脂肪组织生物学活性的降低早于其形态学改变。随冻存时间的延长,移植后的移植物留存率、组织学评分、植入分数(存活率)逐步下降;1周组、4周组较新鲜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1周组、4周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其余相邻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冷冻脂肪组织移植后成活率低于移植物留存率。结论:冻存脂肪的生物学活性降低早于其形态学改变;大多数脂肪细胞在一次冷冻保存过程中便失活,而与冻存时间长短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从冷冻脂肪中可分离提取到贴壁细胞,但数量非常有限;冷冻脂肪的移植物大多保留为油囊肿、纤维组织或坏死组织,存在发生严重临床并发症的风险;不添加冷冻保护剂直接冻存的脂肪组织,临床价值有限,不推荐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