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初为抵御北方蒙古势力及开拓经营西域,于西北边境先后设置“七卫”,其中哈密卫(永乐四年立,在今新疆哈密地区)处于中西交通要道上,地位十分重要。史称哈密主要有回回、畏兀儿和哈剌灰三大部落,其中前两大部落的情况学者们多有研究和著述,而有关哈剌灰人的情况,不仅各种记载不多,且零星分散,而有关的专题研究更是十分薄弱。本文即对明代哈剌灰人的历史进行探索,认为:一、哈剌灰人来源于明西域安定卫属下的一支部落,他们约于洪武年间因内乱迁来哈密地区,居住于“哈剌怀地面”,因与哈密的另外两大主要居民畏兀儿人和回回人习俗不同,而依地名自称“哈剌灰人”。后来又融合了众多鞑靼、瓦拉余部,遂发展壮大。二、哈剌灰人形成后不久,因东察合台系的吐鲁番政权与明激烈争夺哈密爆发战争,致使哈密几度失陷,其居住地点和社会生活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中的大多数陆续迁往嘉峪关内的甘肃地区,并在这些战争和迁徙过程中,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民族特征呈现了与其它民族有融合趋势。作者还对哈剌灰人的人口、内部管理等方面作了分析和阐述。三、哈剌灰人与明王朝、哈密政权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不但自始至终忠实辅佐摇摇欲坠的哈密政权、积极配合和参与明车同吐鲁番的无数次战役,而且因其显赫的功绩而获得了明政府所给予的“同哈密例”的朝贡特权,依制与明廷保持了一百余年的朝贡关系。作者对以上诸问题所做的初步研究,或有许多未尽之处,期望有关专家能予以批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