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抛体一涡轮传播模式”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shuang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传播学的SMCR模式即信源-讯息-信道-信宿,阐明了传播的核心概念,随着传播学的发展和理论构建,陆续有学者根据传播过程建构起不同的传播模式,如:“直线模式”、“循环和互动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思ABX模式”等,这些模式根据传播的要素之间的承接关系进行形象地结构塑造,笔者称其为“结构性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从能量、动力及其方向等物理角度来描述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功能性模式”。   本文尝试以“功能性模式”描述媒介①融合语境下的大众传播新模式:“抛体-涡轮传播”模式。该模式中既有传统媒介类似于物体的抛射、溅落,也有网络媒介类似于涡轮形成的漩涡。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随着信息之间相互交换和融合,两种模式逐渐趋向于统一,传播价值也达到了最大化。   考虑到复杂系统的影响,本文根据熵②理论,信息传播转化的过程中,信息不会不以耗散能量为代价而自发地发生,因此,要保持传播系统的稳定性,必须考虑到负熵的引入,以缓解熵增引发的系统的无序化发展进程。新模式突出了系统的开放性的负熵的引入,这对于碎片化的信息时代的有序传播提供了依据,其价值在于突出了大众传播的动态属性。   基于熵理论确定媒介融合的动力模型,是以“抛体-祸轮传播模式”的理论建构为基础,模型从运动轨迹的角度出发,引入组织维、制度维、文化维、技术维、资源维这五个维度作为变量,这也是本文区别于以往通过考察传播结构、过程设计传播模式的线性思维,取而代之的是考虑了社会复杂系统在内的整体性思维设计。   在“抛体-涡轮传播模式”建构的基础上,根据这一模式的动力传播特点解读传播学中的一些理论。并据此以媒介融合报道为例,运用“抛体-涡轮传播”模式对媒体报道情况、新旧媒体交叉引用量进行评价,验证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其他文献
一、提高认识,夯实基础,大力推进我院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我院自2000年6月成立以来,通过提高认识,夯实基础,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上成功实现了由专科模式向本科模式的重大转变,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得到了大力推进。    1.提高了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认识  学院成立五年来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实践,让广大学生党建工作者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
作为重大新闻事件,世博会以其自身的特质历来备受媒体关注,表现出特殊的媒体传播特点。本文以世博会的媒体传播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前世博报道为研究重点,分析世博会的媒体传播策略
财经报道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热点报道领域,以高端型、专业型读者为对象的专业财经类媒体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那么面向社会一般群体的综合性大众化报纸,是否还需要在财经版上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