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作品中有一系列的异国形象,它是老舍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当前对老舍作品中异国形象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以往研究过多注重作品的“人物形象”,对老舍作品中异国的风景、风俗以及“套话”等因素,缺少细致的梳理和研究,而这恰恰是形象学所要关注的内容。形象学研究不仅仅关注人物形象,也关注作品中异国的风景、风俗、人物以及“套话”问题,从而体现出作家与异国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为我们系统研究老舍作品中的异国形象提供了合法化依据和可阐释的维度,在这一基础上,异国形象体现出在“自我”与“他者”的互动性关系下老舍的复杂心境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从而体现出老舍独特的文化思考。因此,从形象学意义上来关注老舍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问题可以为老舍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多维阐释的可能性,也更能深刻地揭示出老舍对中西文化的深刻思考。老舍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可分为英国形象、南洋形象和日本形象这三类,前两类都是基于异域经验书写而成的,后一类是老舍在国土上以被侵略者的身份观察日本所得的。这三类异国形象的塑造,既有社会集体想象物的成分,也受老舍自身的年龄、观看异国的角度和距离、自身经历等因素的影响。英国和日本都给老舍留下了毁家灭国的童年经验,一个是高高在上的殖民帝国形象,一个则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不间断地迫害中国的侵略者,这些都是老舍塑造出意识形态下的异国形象的重要因素。但老舍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既有理性思考异国这一“他者”的自觉,也有因对本国现实不满,基于异国塑造出的不同于本国的乌托邦形象。这也是老舍笔下的异国形象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原因,情感上即使憎恶异国,但理性上仍在思索“他者”强大的原因,始终以世界的眼光去观看。南洋形象不同于英国与日本形象,它带给老舍更多的是民族的自信与希望,多元文化景观的南洋社会虽然有一定的狭隘性,但是华人身上继承的传统文化的美德使老舍欣慰,新一代人也使他看到弱小民族的希望。老舍的异域经验,“现代人”的思考,和从小浸润着的传统文化,使他始终处于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对立之中。在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下,老舍并未像许多“五四”知识分子一样,果敢地以现代代替传统,他不停地在两者之间徘徊,出现了理智与情感上的“二律背反”。当本国这个“自我”遇到西方这个“他者”时,传统文化遗留下的问题显而易见,老舍积极地以“他者”烛照“自我”,以期拯救国民、改变现状,但是老舍在东西文化上本就游离的姿态使得他探索的拯救国民的出路显得飘渺不定。老舍面对东西文化时,矛盾、徘徊,但也因此,他更多了一份思考,不盲目屈从、谨戒西方,在眷恋传统文化时积极探求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