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突摇蚊亚科七属系统学研究(双翅目:摇蚊科)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r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类群为隶属于摇蚊科中直突摇蚊亚科的七个属:异环足摇蚊属(Acrieotopus)、安的列摇蚊属(Antillocladius)、叶角摇蚊属(Camptocladius)、毛施密摇蚊属(Compterosmittia)、环足摇蚊属(Cricotopus)、双突摇蚊属(Diplocladius)和刀毛摇蚊属(Doithrix),为世界范围内基础研究尚十分薄弱的类群。本研究的地理范围为中国,隶属Bǎnǎrescu(1992)淡水动物地理区划中印区(Sino-Indian region),是世界摇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对该区域直突摇蚊亚科的七属进行了修订性的分类学研究。全文分为总论、系统学研究和动物地理区系分析三个主要部分。   总论部分回顾了该七属世界分类学研究历史和现状;介绍了该类群的分类地位及各个属的分类研究概况、基本形态特征等内容;在材料方法部分详述了标本采集与制片方法以及研究的地理范围。文中同时给出了本研究的意义。系统学研究部分详细描述了七个属的35种,同时建立了7个新种[十二鞭毛施密摇蚊Compterosmittia duodecima sp.n.,李氏毛施密摇蚊Compterosmittia lii sp.n.,长毛施密摇蚊Compterosmittia procera sp.n.,吉林环足摇蚊Cricotopus(Cricotopus)jinlinensis sp.n.,长附环足摇蚊Cricotopus(Cricotopus) procerus sp.n.,唐氏环足摇蚊Cricotopus(Cricotopus) tangi sp.n.,新疆环足摇蚊Cricotopus(Cricotopus)xinjiangensis sp.n.],记述了8个中国新记录种[内里毛施密摇蚊Compterosmittianerius(Curran),富士毛施密摇蚊Compterosmittia oyabelurida(Sasa,Kawai&Ueno),洞庭毛施密摇蚊Compterosmittia togalimea(Sasa&Okazawa),双斑环足摇蚊Cricotopus(Cricotopus) bimaculatus Tokunaga,短环足摇蚊Cricotopus(Cricotopus) curtus Hirvenoja,浅环足摇蚊Cricotopus(Cricotopus) pallidipesEdwards,光滑环足摇蚊Cricotopus(Cricotopus) politus(Coquillett),洛格环足摇蚊Cricotopus(Nostococladius) lygropis Edwards]。依据标本观察和相关文献,对Cranston et a1.(1989)总结的各个属的属级鉴别特征进行了修订和总结。编制了各属中国标本类的分种检索表,每个种类都给出了详细的文献引证、种类特征描述和地理分布资料。   在动物地理学分析部分,依据传统动物地理区划和Bǎnǎrescu提出的世界淡水动物地理区划,全面分析了中国直突摇蚊亚科七个属已知种类区系组成成分,并作物种多样性比较。按照传统动物地理区划,七个属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在古北区分布7属135种,东洋区5属39种,新北区7属72种,新热带区4属50种,澳洲区3属14种,非洲区2属20种。中国35个已知种类占世界种类的13%,其中东洋区分布22种,古北区分布23种,两大区共有种10种;中国特有种11种。文中同时对Bǎnǎrescu世界淡水动物地理区划和Wallace传统动物地理区划的合理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据中国东洋区和日本(古北区)分布种类较高的共有特点,求证了传统动物地理区划对水生动物的局限性和Bǎnǎrescu的淡水动物地理区划将传统古北区的东南部和传统东洋区的归为中印区的合理性。   文中还以附表的形式提供了七个属已知种类在中国各省的分布情况。   本文研究的标本包括建立新种的模式标本均藏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摇蚊学实验室。
其他文献
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溶胶pH值(pH=4.6和9)的催化剂前躯体,并分别采用马弗炉和管式炉两种不同焙烧方法制备了La0.7Sr0.3Co1-xFexO3(x=0,0.2)系列样品,发现Fe元素的加
橄榄石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及Mn掺杂的LiMnxFe1-xPO4正极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无毒、环境友好、安全性能好和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首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