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降水在全球水汽循环与能量交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生态系统维持平衡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天山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与梯度变化,选取了2000-2018年的五种降水资料,并采用同时段的V2.0降水资料作为验证资料,用以评估五种降水资料的数据精度;其次为分析天山地区降水梯度与重要地理要素之间分布关系,选取了研究区内2000-2018年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逐月再分析水汽资料、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2016年五景MODIS遥感影像。首先运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降水探测率等方法,对五种降水资料进行评估,获取研究区五种降水资料的误差分布数据。其次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误差的空间分布,对五种降水资料进行数据校正,并通过插值软件ANUSPLIN结合研究区高程数据对五种降水资料进行空间插值,最终获得了研究区内较为准确的五种降水资料,并以此开展天山地区降水梯度的相关研究。最后结合冰川、大气水汽含量、植被覆盖等对天山地区降水梯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时间尺度来看ITPCAS降水资料在天山地区的适用性较好,数据精度较高,TRMM降水资料次之,PERSIANN降水资料精度最差。从空间分布来看,准噶尔盆地内流区APHRODITE降水资料精度最好,伊犁河流域IMAGE降水资料数据精度较好,塔里木北部内流区最优数据为ITPCAS降水资料,吐鲁番-哈密盆地为PERSIANN降水资料。(2)准噶尔盆地内流区大部分河流的降水与海拔呈线性增加趋势,而玛纳斯河和乌鲁木齐河降水随海拔的变化存在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塔里木北部内流区的喀什噶尔河、托什干河、开都河存在最大降水高度带。吐鲁番-哈密盆地内流区各河流降水与海拔均呈线性增加趋势。伊犁河流域的降水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喀什河与科克苏河存在两个最大降水带,其海拔大致在1530 m和2600 m。(3)准噶尔盆地内流区五种降水资料四个季节均在2600 m处出现了降水高度带。伊犁河流域四个季节第一个降水高值带出现在2060 m上下,第二个在3600 m上下。吐鲁番-哈密盆地四个季节第一个降水高值带在2740 m上下,第二个在3800 m上下,塔里木北部内流区仅APHRODITE降水资料存在两个降水量高值带,第一个在2400-3100 m之间,第二个在3600-4500 m之间。(4)2000-2018年天山地区主体为水汽辐散区,而准噶尔盆地、天山地区西侧为水汽辐合区。天山地区大气水汽主要集中在2000 m以下,海拔大于2000m以上水汽含量逐渐减少。伊犁河流域水汽含量最大,其次是准噶尔盆地内流区。(5)吐鲁番-哈密盆地内流区多数冰川的冰川平衡线与最大降水高度带的分布较为一致;塔里木北部内流区冰川平衡线与最大降水高度带均出现在4200m,伊犁河流域、准噶尔盆地内流区最大降水均为4000 m。天山地区林线的分布高度与最大降水高度带存1200m左右的高度差;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大小与林线高度成反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