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全球变暖,近200个国家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约定了各国的责任,各国都在采取积极措施控制CO2排放。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但我国同时成为了世界第一大CO2排放国,因此,我国在控制CO2排放方面肩负着更多的责任。我国通过开展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施行碳排放交易,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方式积极控制CO2排放、应对全球变暖,我国仍然需要继续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后,确定了中国省际CO2排放效率的研究内容,应用了非径向的方向距离函数DEA方法,此方法与径向方法对比,可得到最大的冗余和不足,与距离函数相比,方向距离函数可使期望产出增加的同时减少非期望产出。本文对2009-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CO2排放效率进行了研究,为充实研究,本文还测算了CO2减排潜力,CO2影子价格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其中,在测评影子价格时,为得到有经济意义的对偶模型,本文对模型进行了等价转换。由于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造成CO2过度排放问题,因此,本文还考虑了科技创新对CO2排放的影响,用测算出的科技创新效率来研究其对CO2排放效率的影响。本文对测算结果从全国水平和分区域水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的CO2排放效率值总为1,因此减排潜力为零,依靠煤炭等自然资源发展的河北、山西效率值低,减排潜力大,应更新设备进行清洁生产,而新疆也是能源大省,但其效率值排名居中,是排名较后省份的学习榜样;2009-2013年CO2影子价格最高和最低的省份分别为四川和广东,且CO2排放效率与CO2影子价格显著正相关;全国的平均综合效率在2009-2011年提高,在2011-2013年下降,提高原因是技术进步和对前沿的追赶增加,下降原因主要是技术退步;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有助于CO2排放效率的提高,人均GDP、能源禀赋与资本禀赋也对CO2排放效率有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