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钉棒系统固定的治疗效果。由于腰椎是布鲁氏杆菌感染后最容易受到影响的脊柱区域,对于采用何种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更好的治疗腰椎布什杆菌性脊柱炎,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承受更少的痛苦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次研究收集了从2011年2月至2017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本术式治疗的62例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24-61岁,平均(42.8±1.5)岁,病程4-28个月,平均(6.6±1.8)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有疫源动物接触史、不洁饮食史或其他病原菌接触史,X线、CT、MRI、C反应蛋白、血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检查均阳性,并符合卫计委(原卫生部)WS 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在手术前联合使用:磺胺甲基异噁唑、强力霉素和利福平治疗56天。采用本术式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行抗布病药物治疗,直至C反应蛋白、血沉、RBPT实验和SAT实验均转阴。在此之后继续药物治疗14天。药物治疗期间对所有患者行相关感染监测指标动态复查,监测肝、肾功能。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下肢痛及腰痛缓解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腰部功能恢复程度;脊髓神经的修复水平依靠Frankel脊髓损伤评级法来进行判断。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65~235 min,平均(175.3±22.1)min,术中出血260~510ml,平均(338.3±75.9)ml,住院时间8~14d,平均(11.99±3.25)d。术中未发生大血管损伤、脊髓损伤,伤口术后甲级愈合。随访在12个月以上,平均(18.2±4.5)个月。在手术完成后3个月,复查感染指标无异常。在手术完成后3~12个月行放射线结果显示横突间所植自体骨获得骨性融合,所需时间7~11个月,平均(8.4±1.2)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3.05±0.65)分、(1.88±0.55)分和(0.31±0.42)分,和术前(6.67±1.85)分相比明显下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2);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较术前均明显好转(P=0.022);ODI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21.15±5.35)分、(12.26±4.55)分和(5.31±3.12)分,较术前(37.87±4.85)分均明显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31)。采用本手术方式,可以彻底清除腰椎周围或椎管内的肉芽组织、形成的脓肿,达到对椎管和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后可获得腰椎即刻稳定,恢复并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前屈,预防术后腰椎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