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乳腺癌防治形势不容乐观,世界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已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并且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仍在不断增长;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以近3%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乳腺癌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乳腺癌不仅给女性的造成身心上的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了经济上的较大损失。因此,如何能安全、经济、有效的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医学界以及乳腺癌患者群体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一种,作为抗炎镇痛药物在临床上已使用多年,被誉为最安全的非甾体类药物。通过近年来研究发现,布洛芬对于前列腺癌、结肠癌、膀胱癌、肝癌等多种癌症均有抑制作用,布洛芬对于乳腺癌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布洛芬体内外对于P53野生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及其机理,为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进一步为布洛芬参与乳腺癌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本实验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果:(1)通过MTT比色法分析,布洛芬对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具有增殖抑制作用。(2)通过PI单染流式细胞仪分析,布洛芬可以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阻滞于G1期。(3)通过Hoechst33258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等分析手段,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布洛芬具有体外促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凋亡的作用。(4)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发现磷酸化ATM(ser1981)、磷酸化P53(ser15)、P21表达上调。(5)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调控蛋白,发现磷酸化P53(ser15)、cleaved Caspase9表达上调、Survivin表达下调,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显示线粒体膜电位下降。(6)彗星实验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γ-H2AX显示DNA有损伤。(7)建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裸鼠肿瘤模型,发现使用布洛芬的用药组肿瘤重量比未使用药物的对照组减轻,经TUNEL检测,发现瘤体内细胞有凋亡现象,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显示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磷酸化P53(ser15)、cleaved Caspase9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Survivin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下调。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布洛芬具有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随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的趋势,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导致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细胞坏死、DNA损伤等途径实现的。(2)布洛芬导致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ATM-pP53-P21通路及pP53因子有关。(3)布洛芬导致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53-线粒体-Caspase9通路和P53-Survivin-Caspase9通路有关。(4)布洛芬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裸鼠肿瘤模型中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布洛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机制可能与激活P53-Survivin-Caspase9和P53-线粒体-Caspase9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