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人民在长期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并不断地丰富、修正,使其完善。湘西苗族长期面对脆弱的自然生境,频繁遭受自然灾害,在应对自然灾害时也有其独特的方式。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基于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千工坪乡板当禾行政村的考察,通过参与观察、访谈法和文献搜集法,将自然灾害与当地的传统生计、社会文化相结合,分析当地村民在生产生活中是如何防灾减灾、应对自然灾害的,并剖析其在当代实践中的运用及其价值。以期对该地区当前的防灾减灾工作对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材料,降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风险,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防减灾对策提供借鉴。 第一部分,导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难点等进行交代,并对自然灾害相关理论的研究作了综述。第二部分,勾勒本文的田野调查点板当禾村的生境,并对其主要自然灾害进行梳理,归纳其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三部分,讨论苗族村民在长期适应和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与生境相适应的丰富社会文化中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及村民的感知。第四部分,基于人类学的反思,综合分析该地区当前的防灾减灾方略,对自然灾害防减灾技术体系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发现传统生计中的生态智慧对当地防减灾的作用。第五部分,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讨论当地苗族村民在传统生计和日常生活中的禳灾与防灾减灾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