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张树峰两届全运会赛前技术训练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525466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高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年度竞赛特点是强度大、密度高,要求运动员在多次比赛中保证合理正确的技术发挥,而赛前技术训练是运动训练中最难控制把握的环节之一。而作为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张树峰在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和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都取得了冠军,必然在赛前技术训练上有其独特的地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张树峰参加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和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赛前技术训练周期、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以及训练负荷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张树峰在2004年以前年度周期安排采用大周期类型,2005年以后年度周期安排采用小周期类型。张树峰2005年全年计划负荷呈现出“中大、中、小”变化节奏,其中以“中大、中”负荷为主;张树峰2009年全年计划负荷呈现出“大、中大、中、小”变化节奏,其中2009年上半年以“中大、中”为主,2009年下半年以“中大”为主。2.周忠革教练的训练理念贯穿整个技术训练过程中,对技术训练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训练的方向。两次赛前训练周的技术训练任务侧重点是不同的,2005年十运会时张树峰处于多年训练阶段中专项提高阶段(18-22岁),在此阶段的任务是以提高专项技术能力为主,突出与技术相关的各项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发展方向,发展决定专项竞技能力的相关因素,不断提高技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2009年十一运会时张树峰处于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高级专项阶段(23-27岁),此阶段的任务是,从跳高技术的细节着手,不断完善个人技术,深度挖掘个人的各项身体素质潜质,形成具有个人鲜明特点的技术风格,使个人技术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3.张树峰赛前技术训练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直观法和语言法、完整法和分解法、想象法和表想法、加难法和减难法。赛前技术训练采用的主要手段分为完整技术练习、专门技术练习与模仿技术练习三类。4.由于张树峰2005年和2009年竞技状态不同,张树峰两届全运会赛前技术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也有所不同。2005年赛前技术训练主要以质量日和个人记录跳日为主;2009年赛前技术训练主要以耐力日和质量日为主。
其他文献
伴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作为朝阳产业所具有的巨大开发潜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内蒙古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旅游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体
当前,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广大农民逐渐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闲暇时间增多,“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成为共识,广大农民参与体育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