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微粒皮移植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是否能促进创面的血管化及上皮化,从而提高脱细胞猪皮覆盖微粒皮移植成活率,以帮助解决临床上脱细胞猪皮覆盖保护时间短、创面愈合质量差的问题,可为脱细胞猪皮、rhGM-CSF的研究及应用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方法:第一部分(动物实验):将18只实验兔随机分成三组,在每只背部两侧各切掉约5cm×5cm大小的全层皮肤,左右部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将取下皮肤的1/10剪成微粒皮回植于创面,实验组覆盖涂有rhGM-CSF凝胶的脱细胞猪皮;对照组部位单纯覆盖脱细胞猪皮。打包固定。三组分别于术后第1、2、3周三个时间点拆包观察猪皮外观及创面愈合情况,并在对称部位取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PCNA及CD31,以评估创面修复情况。第二部分(临床试验):选择双下肢均为Ⅲ°烧伤的病人7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自身对照,将双侧下肢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创面切痂后,将自体微粒皮按供皮面积与植皮面积1:10的比例移植于创面,试验组移植区覆盖涂有rhGM-CSF凝胶的脱细胞猪皮,而对照组则单纯覆盖脱细胞猪皮。边缘固定后,外用庆大霉素盐水纱布包裹,再用纱布、棉垫常规加压包扎。术后观察脱细胞猪皮干燥脱落时间以及猪皮完全脱落后的创面愈合率。结果:第一部分(动物实验):术后1周实验组创面上皮化明显多于对照组,第2周实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第3周实验组创面基本愈合,对照组仍有残余创面,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1及PCNA,三组CD31显示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实验组均多于对照组(p<0.01);PCNA表达的阳性率第1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2、3周已愈合的组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愈合的组织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第二部分(临床试验):试验组脱细胞猪皮脱水干燥时间迟于对照组;试验组脱细胞猪皮于25.29±1.89天逐渐分批脱落,对照组于24.86±2.19天逐渐分批脱落,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创面猪皮完全脱落后创面愈合率81.17±-3.43%,对照组为70.50±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物实验组:外用rhGM-CSF凝胶加速了创面的新生血管化及再上皮化进程,从而提高微粒皮移植的成活率,这便提高了创面的愈合率。临床试验组:外用rhGM-CSF凝胶可明显提高微粒皮移植术后创面愈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