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盐业遗址发掘与旅游开发研究——以双王城盐业遗址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业遗址是帮助人们恢复与还原历史面貌的重要依据,在历史长河中起到了证史、正史以及补史的作用,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观赏价值、科学教育价值在人类现代文明中也占据一席之地。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盐业遗址的发掘、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知名的盐都菜乡----山东省寿光市是全国重点海盐历史文化城市,有着悠久的盐业发展历史,自上古神农时期开始了寿光制盐历史的先河。目前,寿光已经发现和发掘了多处世界级、国家级保存完好的盐业发展遗产。其中最知名的双王城商周盐业遗址在200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作为我国最早的盐业考古发掘,双王城商周盐业遗址规模大,面积广,数量多,分布密集,是寿光市早在商周时期就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制盐中心的最有力佐证。与此同时,现存寿光境内的一些盐学碑、盐志碑都对寿光制盐的历史和工艺进行了详实的记载,其盐业考古价值极高。本文以寿光市双王城盐业遗址的旅游开发为例,对寿光市盐业遗址发掘和旅游开发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寿光盐业考古历程的分析,可以考见中国海盐起源的脉络,是齐鲁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分析了寿光盐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归纳了盐文化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盐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和六项开发原则。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节最先探讨了本文题目选取的意义以及国内外对于该课题研究现状、论证方法、研究趋势、创新之处、探讨的内容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章重点就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具体详尽的阐述,比如遗址、文化遗址、文化旅游、博物馆旅游理论、文化旅游理论、工业文化旅游理论、盐文化旅游理论。第三部分对盐业考古历程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概括了寿光市双王城盐业遗址开发及其价值。第五部分归纳了寿光市盐文化旅游开发,并分析了盐文化旅游的瓶颈与局限,并对旅游形象的缺失、零散旅游资源利用发展不均衡、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开拓潜力、相关产业配套不足、缺少专业人才队伍等旅游开发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六部分提出了对于盐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和六项开发原则,即保护原则、统筹原则、法制性原则、市场性原则、通俗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强调了加大宣传力度的重要性,提出要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合适的盐业遗址和盐文化旅游宣传推介的载体;通过制作相关的动画片和电视剧来提高地方盐业遗址、盐文化旅游的知名度;透过网络游戏的制作及推广,提高当地盐业遗址和盐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其次文章探讨了多种展示方式的联合运用。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游客的兴趣,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展示方式,如博物馆展示、公园展示、主题展示。第三是要为盐文化旅游打造一条科学特色专题旅游路线,充分发掘利用周边一切旅游资源。四是要利用好文化旅游遗产,开发与之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如海水蔬菜、特色手工艺品、博物馆相关商品等。第五要加强辅助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盐文化旅游相关配套设施,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方便综合服务。最后要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打造盐文化产业集团,以便能够对盐文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结论部分,通过对寿光市双王城盐业遗址的状况、开发利用情况和盐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高度概括,总结了今后开发的几条策略同时作者也指出了本文在写作中的不足,希望本文能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作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中巴关系亲如兄弟,人民感情深厚,“巴铁”形象深入人心。在国际社会,两国相互支持,兄弟同心、患难见真情的事例屡见不鲜。而两国友谊最直接的见证,莫过于喀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包山、郭店等楚简的相继出土与公布,简帛研究逐渐成为近些年学术研究的热点。此后,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市场回收了1200余枚战国竹简,其中包含大量的先秦古
洋务派企业是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员为维护封建统治,有限度地采用西方生产技术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洋务派企业建立、发展、演变的过程反映着中国近代化
随着各种电信业务的IP化,分组传送网(PTN)将逐渐替代传统传送网。分组传送网以IP技术为基础,并融合了传统传送网的优点,是一个全新的网络。对分组传送网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
侨批,一般专指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经营侨批的机构,一般称之为侨批局,又有批馆、批局、批信局等不同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