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外周血中IL-9、IL-17、IL-33的表达水平,以探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了解IL-9、IL-17、IL-33的含量变化在四种证型的关系,为该病的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通过中医药方法改善患者过敏体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方法:(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确诊变应性鼻炎的患者13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肺气虚寒、脾气虚弱、肺经伏热、肾阳不足作为观察组,并设立健康对照组50例。(2)病例组及对照组均于就诊时抽取4-5ml静脉血。(3)检测外周血中IL-9、IL-17、IL-33的表达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 结果:(1)实验结果显示AR证型分布中:肺气虚寒型占33.8%,脾气虚弱型占23.3%,肺经伏热型占22.5%,肾阳亏虚型占20.4%。(2)IL-9、IL-17、IL-3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其中IL-9表达水平分别在肾阳亏虚组与脾气虚弱和肺经伏热组均有差异(P<0.05)。IL-17表达水平在肾阳亏虚组与肺经伏热组有差异(P<0.05)。(3) IL-9、IL-17、IL-33表达水平在AR严重程度中比较均有差异(P<0.05),且重度组IL-9、IL-17、IL-33浓度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4)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气虚寒型AR的患者有养花(花粉过敏)和遗传史的患此病的风险高于其他证型(P<0.05)。 结论:(1) IL-9、IL-17、IL-33均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可能在解释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和实验室检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 IL-9、IL-17二者在肺经伏热型的高表达提示可能与炎症活动存在相关,亦或者与肺经伏热型患者免疫紊乱状态较其他证型更重相关。还需要我们今后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