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在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合并输尿管壁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前能谱CT对嵌顿性结石引起的输尿管壁病变的诊断价值,同时评估不同类型的输尿管壁病变与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93例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使用GE Revolution CT扫描机能谱模式扫描,得到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一组单能量图像,采用能谱测量软件GSI viewer进行输尿管壁病灶的能谱分析和影像学测量。紧邻输尿管结石下极层面输尿管组织作为感兴趣测量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钙基物质图像测量输尿管病灶的钙含量(Calcium Concentration),水基物质图像测量输尿管病灶的水含量(Water Conecentration),同时测量并计算出能谱曲线斜率(Slope of Spectral HU curve,λHU)和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EAN)。收集输尿管结石大小、结石部位、肾积水程度、输尿管壁厚度以及结石嵌顿时间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同一手术小组评估输尿管壁病变的镜下观并分为四类:水肿型、息肉型、缺血性改变型和瘢痕型。术后常规留置输尿管内支架2-6周,术后3月复查泌尿系B超,了解肾积水恢复情况。分析能谱CT参数和临床参数预测输尿管壁病变的价值,以及不同输尿管壁病变对术后肾积水恢复的影响。结果纳入本研究的93名患者中,输尿管壁水肿型38例,输尿管息肉型20例,输尿管缺血性改变型13例,输尿管壁瘢痕型22例。四组分别在年龄、性别、结石大小、结石嵌顿位置、输尿管壁厚(Ureteral wall thickness,UWT)、有效原子序数和水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输尿管瘢痕组、缺血性改变组的结石嵌顿时间和肾积水程度均高于输尿管息肉组和输尿管水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尿管瘢痕组、缺血性改变组的钙含量和曲线斜率均低于输尿管息肉组和输尿管水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肾积水程度、结石嵌顿时间、钙含量和曲线斜率四个参数,采用LSD-t检验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肾积水程度(瘢痕组vs水肿组,P<0.001;缺血性改变组vs水肿组,P=0.018),结石嵌顿时间(缺血性改变组vs水肿组,P=0.037),钙含量(瘢痕组vs水肿组,P<0.001;息肉组vs.瘢痕组,P=0.001),曲线斜率(瘢痕组vs水肿组,P=0.038;息肉组vs瘢痕组,P=0.017)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组间差异主要存在于瘢痕组与非瘢痕组之间,进一步对输尿管瘢痕病变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能谱CT参数钙含量(OR,0.595;P=0.001)和肾积水程度(OR,1.063;P=0.014)是输尿管瘢痕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表明,输尿管能谱 CT 参数钙含量<5.27mg/cm3是预测输尿管瘢痕病变的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4(95%置信区间[CI],0.72-0.96)。其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87.3%。术后随访90例。肾积水完全缓解80例,其中瘢痕组的完全缓解率为61.9%(13/21),非瘢痕组的完全缓解率为97.1%(67/69),P=0.000。肾积水减轻8例,其中瘢痕组7例,息肉组1例。肾积水加重2例,瘢痕组和缺血改变组各1例。结论能谱CT参数钙含量和术前肾积水程度是嵌顿性结石引起的瘢痕性输尿管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钙含量等于5.27mg/cm3为最佳临界值。合并瘢痕性输尿管壁病变患者钬激光碎石术后肾积水恢复效果较非瘢痕性差,输尿管狭窄发生率高。当能谱CT参数钙含量值<5.27mg/cm3时,在清除输尿管结石的同时,应积极处理可能存在的瘢痕性输尿管,降低术后输尿管狭窄的风险,最大程度保护肾功能。
其他文献
小脑出血(cerebellar hemorrhage,CH)是一种高致残性的脑卒中。患者往往会由于小脑损伤出现严重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状(包括步态异常、姿势不稳和运动失调)而导致终身残疾。遗憾
本论文以活性炭为载体,开发了一种简便制备Cu/C催化剂的方法。利用Goldberg反应作为模板反应,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对制备催化剂所用的铜源进行了筛选。根据Goldberg反应催化效果,使用CuCl2·2H2O作为铜源制备的Cu/C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反应效果。将此Cu/C非均相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如ICP、XPS、XRD及TEM等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中金属铜为零价铜纳米颗粒,且在活性炭
学位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实施,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从过去的解决温饱提升到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上来。近年来,在政府、社会、群众多
本文以聚丙烯腈(PAN)为基膜材料,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以原位聚合的方式混合,并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法制备PAN-Si膜。以PAN-Si膜为基膜,采取金属置换-外延生长法制备Ag NPs负载膜并将其用于4-硝基苯酚(4-NP)和染料的催化还原降解;另外,通过将PAN纳米纤维复合在PAN-Si膜上制备PAN复合膜,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用于阴离子染料截留过程。利用扫描电镜(
学位
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表达被证明受到多种因素调控,其中密码子偏好一直以来都是决定蛋白翻译速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密码子偏好机制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编码基因的密码子选择被证明还对翻译以外的多种层面如转录、蛋白共翻译折叠等有重要意义。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凭借众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表达外源重组蛋白。而在工程应用中,外源基因的密码子优化是常见的第一步骤策略。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挖掘
学位
本翻译报告取材于《巨大潜能》(Big Potential)一书,以此书第一、二和三章的内容为翻译实践的主题内容。《巨大潜能》由《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肖恩·埃科尔(Shawn Achor)执
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以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高雄激素体征或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PCO
近些年光动力疗法(PDT)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在抗肿瘤领域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恶性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恶性转化导致其在组织或器官的浅层部位高程度聚集而产生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黑色素瘤常病发于组织表层,正好与PDT治疗的适应症吻合。本课题通过研究黄连素(BBR)在PDT中的疗效,观察BBR-PDT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生长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的机制,为开发BBR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置管后的不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患者血管钙化情况,探究患者钙化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此探寻适合腹透患者的血管钙化评估方法,及时
在动物体内,神经肽是一种种类最多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神经肽的受体大多数为G蛋白偶联受体,它们在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中至关重要。但目前为止,关于神经肽受体的功能研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