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脲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性和杀虫性一直被人们所广泛研究。而金属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微量元素,因此这类化合物中引入金属离子,不但可以达到杀菌的目的,而且对于植物的生长起到调节作用。对该系列化合物的热分析以及结构方面的优化有助于更具有目的性和定向性合成该类化合物,从而可以有目的地设计某些实用新品种,降低杀菌剂研制的成本。本文采用两步合成法在乙酸乙酯中反应,合成出五种含氮杂环的酰基硫脲化合物,并尝试性地合成了几种金属配合物,分别如下:化合物Ⅰ:N-苯甲酰基-N’-氨基嘧啶硫脲化合物Ⅱ:N-乙氧酰基-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硫脲化合物Ⅲ:N-苯甲酰基-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硫脲化合物Ⅳ:N-苯甲酰基-N’-(1,2,4-三唑-5-酮-2-基)硫脲化合物Ⅴ:N-对甲氧基苯甲酰基-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硫脲配合物:Cu(LⅡ)2Cl2配合物:Cu(LⅡ)2(NO3)2配合物:Cu(L-Ⅲ)2Cl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对它们进行结构表征;培养出化合物Ⅰ~Ⅴ和三种金属配合物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得到微观结构数据。选择果树类和经济作物中常见的病原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树干腐病菌对化合物Ⅰ~Ⅴ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和小麦生长调节作用的测试,分析了化合物活性和结构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量热技术测定了化合物在243~345K的比热容,计算了化合物的热力学函数。采用SDT热分析仪对部分化合物进行热分解行为研究。运用Gaussian程序对化合物的构型进行了优化,实验值与计算值两者吻合得较好。讨论了原子电荷与配位原子之间的关系,预测了形成配合物可能的配位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