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研究孑遗植物银杏的历史分布和迁移趋势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unanr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退化等,物种分布区也随气候条件的改变发生迁移,进而影响物种的生态多样性,因此基于物种分布模型(SDMs)研究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目前的主流趋势。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经过了地质和气候环境的剧烈变动一直存活至今,因其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它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以孑遗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为研究对象,依据122个采样点数据和筛选出的17个环境数据(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人类影响指数),基于随机森林(RF)模型预测银杏在过去(末次冰盛期、全新世中期)、当前和未来(2050s、2070s)四种浓度路径(RCP2.6、RCP4.5、RCP6.0和RCP8.5)适生区分布变化,分别用3种评价指标(AUC、TSS和Kappa)对所构建模型进行评价;根据各因子对建模结果的贡献程度,筛选影响银杏分布的主要因子,绘制因子响应曲线进一步确定适宜银杏生长的因子阈值,分析环境因子的范围对银杏适宜性分布的影响;通过叠加银杏在末次冰盛期和当前时期适生区分布,推断银杏在冰期的潜在避难所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对比当前和未来不同浓度路径下银杏的适宜区分布,判断未来气候变化对银杏的扩张或收缩趋势、重心转移轨迹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人类影响指数参与建模,探讨人类活动对银杏分布和传播的影响。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1)当前银杏的总适宜生境基本涵盖我国秦岭—淮河线以南到横断山脉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和福建大部分地区,地形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3种评价指标对每个时期模型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均成功,按评价结果值从大到小依次为 AUC(0.92~0.96)>TSS(0.7~0.85)>Kappa(0.61~0.79)。(3)影响银杏生长的主导环境变量有6个,分别为Bioll(最冷季平均温度)2℃~10℃、Bio12(年降水量)900 mm~1800 mm、Bio2(平均日较差)7℃~9℃、Bio17(最干季降水量)190 mm、Biol(年平均温度)14℃~20℃,Bio14(最干月降水量)大于32 mm,都会促进银杏的生长,表明银杏的适生环境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4)银杏在冰期的潜在避难所分布在横断山脉南段、华中和华东地区。这些区域地势平坦,受周围高大山脉保护,阻挡了冷空气的侵袭,使得银杏得以保存并延续至今。(5)未来气候变化下,银杏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沿岸,尤其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沿江平原地区的分布处于收缩状态。从2050s到2070s,随着时间的推移银杏在空间上的分布沿“东—西”方向越来越分散,重心逐渐向高纬度地区转移。(6)银杏的存在概率随着人类影响指数的增加而升高,说明人类活动对银杏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银杏古树资源的保护和资源的文化传播。本研究合理预测了气候变化对孑遗植物银杏在长时间尺度下潜在适生区分布,也预测了其在冰期可能的避难所以及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为孑遗植物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作为非线性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被用于描述客观世界随空间、时间变化而产生复杂的物理现象的数学模型。几十年来,通过相关研究者的努力,对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已经创造了如达布变换法、对称约化法、同伦摄动法等众多方法,本文将针对于其中几种求解方法进行拓展与延伸,使之通过该方法获得更多类型的新解。其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章:对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研究背景与相应知识进行介绍。同时,对本文取得
关节软骨能够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吸收、缓冲运动带来的应力,是关节正常运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关节内出血常由外伤、手术或凝血障碍引起,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已经证
概述了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报价方式和特点,分析了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下造价控制的4个阶段,论述了招标人必须在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合理确定造价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使
驻车燃油加热器作为一种独立热源,装车后通过燃用液体燃料,可独立为汽车驾驶室供热,用于寒冷季节或寒冷地区的车内供暖,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从改善汽车冷启动性能的角度来说,驻车燃油加热器可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对发动机进行启动预热,从而使车辆常温启动。由此,驻车燃油加热器的使用既可以解决车辆冷启动困难和低温启动排放高、磨损严重的问题也可以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本文分析了驻车燃油加热器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
佛教文化景区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形式,如同佛教文化本身一样,既保留了其本质的核心思想,又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佛教渐渐复兴的当代中国社会,佛教文化景观设计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学科,设计师不仅要了解基本的景观设原理和设计手法,更要去理解佛教文化与其思想精髓,本文是通过对于栖霞山三论宗园区实际项目的经验总结,结合其他项目案例的实地考察与背景资料查阅,重点对造园理景中的主题立意、意境类
本文借由对台湾民众对族群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趋势分析,重新探索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与政党认同,并思考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何以自李登辉主政时期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开始有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