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糖代谢异常,多数患者的糖代谢水平于产后恢复正常,若妊娠期间血糖控制不良,将引起一系列母儿并发症,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复杂,现有的研究不能十分明确,妊娠中晚期出现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基因与遗传易感性、炎症因子、脂肪细胞因子、环境因素(如能量摄入较高或膳食营养)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妊娠期糖尿病。人体消化道内寄生着大量微生物,总数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被称为肠道微生物群,其中以肠道菌群占主要地位。肠道菌群可以被看作一个巨大的内分泌器官,控制着人体代谢的许多途径。已有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妊娠期间,随着激素水平改变,机体对营养代谢需求逐渐增加,糖代谢与非孕时期不同,妊娠期糖尿病作为妊娠特有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孕晚期间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健康孕妇的肠道菌群特点,寻找两组之间菌群分布的显著性差异,旨在为未来临床尝试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GDM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选择2018年-2019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建立围产保健档案,现妊娠满28周及以上的孕妇52例,符合GDM诊断的孕妇23例为GDM组(n=23),健康孕妇29例为正常组(同NOR组,n=29)。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集两组孕妇的粪便样本,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样本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GDM组与NOR组在年龄和孕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BMI、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lc均显著高于N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较正常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GDM组菌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较正常组明显减低,但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较正常组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0.71)明显高于正常组(0.34)。4.从属水平分析GDM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菌属发现,GDM组样品中劳特氏菌属(Blautia)、毛螺菌属(Lachnospir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粪球菌属(coprococcus)的丰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的丰度低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孕晚期GDM孕妇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较同孕龄健康孕妇高。2.与同孕龄健康孕妇相比,孕晚期GDM孕妇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丰度降低,厚壁菌门丰度上升,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增加。3.与同孕龄健康孕妇相比,孕晚期GDM孕妇肠道菌群中劳特氏菌属、毛螺菌属、瘤胃球菌属、粪球菌属丰度明显升高,而萨特氏菌属丰度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