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义菊属植物是菊科春黄菊族中的一部分,是重要的种质资源。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广义菊属植物中具有优良抗性和良好饲用前景的重要种质,通过收集、保存、扩繁、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的方式对广义菊属植物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并对杂交后代进行优良牧草品种的筛选和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小滨菊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5 mg/L NAA;最佳继代培养基MS+0.5 mg/L 6-BA+0.2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0.3 mg/L NAA。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2 mg/L 6-BA+0.5 mg/L NAA,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2.以蒙菊、线叶菊种子为外植体的组培快繁结果为:蒙菊诱导愈伤和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MS+1.0 mg/L 6-BA+0.1 mg/L NAA,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0.2 mg/L 6-BA+0.2 mg/L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 NAA;线叶菊种子的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 NAA。3.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蒙菊、太行菊、甘菊的萌动种子,诱导多倍体的生成。测定诱导后代的形态学指标,并通过染色体压片法和流式细胞法对后代进行倍性鉴定。蒙菊在处理时间6 h,秋水仙素浓度500 mg/L的条件下,变异率最高,达到6%。对蒙菊诱导后代的鉴定结果发现,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大小和密度可以快速辨别植株倍性,并通过此法鉴定出太行菊和甘菊的多倍体后代。4.以蓍状亚菊、灌木亚菊、星毛短舌菊等野生牧草资源和课题组内的优良杂交后代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设计杂交组合58个,共杂交花序392个,杂交小花数6253个,收获种子395粒,获得发芽植株73株,经形态学和细胞学两种方式鉴定了杂交种14株。初步的杂交结果为:蓍状亚菊×太行菊(3株)、蓍状亚菊×甘菊(1株)、(铺散亚菊×太行菊)× ’金色穹庐’(3株)、(小山菊× ’万代风光’)×灌木亚菊(1株)、’金色穹庐’ ×(铺散亚菊×太行菊)(3株)、朝鲜菊×’太行龙湫’(1株)、’金色穹庐’×朝鲜菊(2株)。5.选取四个杂交亲本和七个杂交后代不同时期的材料,进行饲料常规成分的检测。对这些材料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整体的饲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行龙湫’、小山菊杂种1号花蕾期材料为良好牧草资源,太行菊等十五种植物材料为中等牧草资源,大部分材料花蕾期和花后均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可作为天然牧场的补充草种,增加天然牧场的植物多样性和营养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