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背景下畲族村落社会发展研究——以赣、闽、粤三个村落为例的调查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go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闽、粤毗邻区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区,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畲族地区社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民族优惠政策和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畲族村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江西田垅村、福建青水村、广东蓝村在当地政府优惠政策的倾斜下,经济上,三个村落立足地方特色,发展现代农业和民俗旅游业;文化上,田垅村通过移植“三月三”乌饭节、青水村采借地方民俗文化“马氏真仙”信仰、蓝村恢复传统民俗文化“蓝大将军节”,村落文化得到重新建构,成为展示当前民族村落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本文选取这三个村落为调查对象,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民族政策视野下,通过对三个畲族村落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展现了村落经济发展现状和文化建构的内容与方式,并通过分析畲客族群认同,试图回答当前畲族村落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畲客族群关系问题,并提出对我国民族政策的一点认识。  畲族一直以散居形式分布于赣、闽、粤毗邻区,与客民杂处。上世纪80年代末,一批村落被认定为少数民族村落,纷纷恢复民族村落建制,田垅村、青水村和蓝村也于此时恢复畲族村落建制。恢复畲族建制后的田垅村、青水村和蓝村在当地政府民族优惠政策倾斜下,政治、经济、文化得到极大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村落发展典范,畲客族群关系也呈现新的形态。因此,研究这三个村落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认为:一、畲族村落在政府优惠政策倾斜下,经济、文化发展得到了极大发展,但要警惕由此造成的政策依赖性,应探索和形成村落内在的动力机制,在文化上,也应建立起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二、历史记忆、政府主导以及共同的经济诉求共同铸成了当前畲客友好互助的族群关系,但透过畲族村落的发展,还应重视村落精英对族群关系的调试作用;三、当前我国民族政策在内容与适应性上出现偏差,我们应综合民族因素与地域因素,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发展水平,实行“差别性”的优惠政策。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迁,由过去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逐渐转变分化成现在的复杂的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并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家庭贫困女大学生的处境更是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综
本研究以华东地区金镇的村庄为研究单位,研究城镇化中的基层民主运行机制,即中国农村基层社会中为什么竞争性选举没有实现民主,反而在实质上把大多数村民排斥在村庄政治之外?本文
该文着重分析了城市在职青年的成人教育参与情况,并试图找出影响成人教育参与的各种因素.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介绍了相关理论,回顾了国内外研究文
村卫生室具有双重的性质,它既是一个正式的社会机构,也是一个非正式的农村社区组织。作为社会机构,它要与其它正式机构发生接触,接受管理并承担规定的义务;作为社区组织,它存在于乡村,又服务于乡村,其运作过程带有典型的乡土特色。作为我国农村三级医疗防护网中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是农村医疗、预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工作与农民的接触点和前沿阵地,与农民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因此,本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
诚信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诚信缺失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公害几乎渗透于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经济领域,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问题又显得更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此带来中国社会资源分配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这个变迁过程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私营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