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这一概念由美国金融家麦卡利首次提出,因为它发挥着与银行相似的功能,所以又被称为平行银行系统。影子银行业务具有高杠杆操作特点,而且业务内容几乎涵盖整个金融领域,所以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有可能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冲击。银行系统出现闹钱荒事件之后,影子银行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如何控制影子银行对整个金融系统带来的风险也成为金融界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而弄清影子银行业务风险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的传导机理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十分关键。本研究通过文献搜索法,梳理了影子银行体系、影子银行业务内容、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复杂网络以及系统脆性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影子银行业务及其风险传导领域的研究现状。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借助复杂网络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解决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问题。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概括总结出了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的结构方程概念模型,利用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本文在诸多学科背景知识下,利用文献搜索、复杂网络、相关应用软件、结构方程建模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创新性的解决了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业务流程图简单明了地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的风险比较大的影子银行业务内容及其存在的风险类型,并根据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内部之间的契约关系构建了金融契约网络,进而利用UCINET软件对该网络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接下来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结论,归纳出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的研究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构造出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的概念模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了311个实证数据,进而利用SPSS和LISREL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拟合、调整与修正。再根据修正的模型以及影子银行业务的流程图提出控制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的方法与措施。最后以真实案例的形式证实本研究的结论。通过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和研究结论。(1)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总结归纳出风险比较大的五个影子银行业务,其具体内容为银信理财业务、委托贷款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以及民间借贷业务,并利用业务流程图的方式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影子银行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2)基于影子银行业务的金融契约网络具有复杂特征。以开展影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为节点,以它们之间的契约关系为边,构建了网络。通过对网络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该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和无标度特征,这说明基于影子银行业务的金融契约网络具有复杂特征。(3)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的两条潜在路径以及五个影响因素。风险传导的潜在路径分别为实体经济路径和虚拟经济路径,在这两条路径中提取出五个影响因素,即政府监管缺失力度、经济基础衰退力度、影子银行资金脆性、影子银行系统脆性与商业银行资金脆性。(4)在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产生的来源中,经济基础衰退力度对影子银行系统脆性和商业银行资金脆性的作用效果较显著,但其作用远小于对影子银行资金脆性的作用效果;监管调控缺失力度对商业银行资金脆性以及影子银行系统脆性具有显著地正向作用,而对于影子银行资金脆性却具有显著地负向作用;影子银行资金脆性对影子银行系统脆性和商业银行资金脆性都具有较为显著地正向作用,但其对影子银行系统脆性的影响略大些;影子银行系统脆性对商业银行资金脆性没有显著地影响。(5)从影子银行业务的流程图和修正后的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结构方程模型出发,提出针对性强、可行性好的控制风险的方法与措施。隔离影子银行业务具体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商业银行监管,同时适度地监管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加强房地产行业风险预警管理;加强影子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建立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防火墙。通观全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首先,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研究影子银行业务的立脚点比较新颖,同时利用流程图的简明扼要,创新性地展示了影子银行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其次,本文把开展影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组成一个金融契约网络,并利用此网络来研究这些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具体联系,这对于研究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来说,复杂金融契约网络的提出与运用具有开创性。再次,从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的两条潜在路径出发,总结归纳影响因素时引入了脆性概念,这对于研究影子银行业务风险传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在模型验证过程中否定了一些传统看法,模型验证之前认为影子银行系统脆性会对商业银行资金脆性产生较为显著地影响,而验证之后表明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