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社会的负“相变”——以粤东渔镇拓林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y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对我国而言这一问题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已经步入环境问题的凸显期和社会转型期,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农村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但是,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   本文尝试在社会学的框架内,以“相变”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农村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转化机制。本文选择粤东渔镇——柘林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分别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相互作用和转化过程。结果表明:   第一,在经济层面,普通老百姓以及当地政府在环境问题面前,普遍选择了消极对待的方式。经济收入下降、行为短期化等社会问题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第二,在社会层面,环境问题具有选择性,并因此加剧了社会不公正现象;环境的不公正其实是社会不公正的体现。   第三,在文化层面,环境变迁使得社会转型加速,冲击了传统社会结构和本土文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缺失却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特定背景下,农村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之间相互转化,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同时也与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相关;环境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转型的催化剂,而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各种道德危机又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的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转化更多的是朝负面的方向发展,如何在解决当前矛盾并促进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积极转化,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认定男性就应该是好强的、勇敢的,是以工作为生活重心并且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将女性定义为温柔的、示弱的,生活重心多以家庭为重并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事实
社区就业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对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苏州这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城
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在“国家与社会”的视阈下关注民间仪式的社会变迁,深入考察仪式变迁过程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为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运行逻辑提供一个生动的
在上海,老年大学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社会学社会化的视角出发,以上海老年大学为个案,对老年大学在老年人的知识传授、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交往、代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污染下乡”已经引发了不少的环境抗争事件,乡村工业污染问题已经我国转型期的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环境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关注乡村污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