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1947-1972)——以美元防卫为视角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00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援助政策是美国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我们了解今日美国的对外援助策略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对外援助的历史由来已久,但由于受孤立主义思想的影响,对外援助一直局限于很小的规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严峻的战争形势面前美国才修改中立法案开始大规模援助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罗斯福努力下通过的《租借法案》可以说是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二战结果以后,随着孤立主义势力的再度抬头,美国开始消减海外义务,但是随着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及国家利益中的冲突,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而冷战开始的标志恰恰是以对希腊和土耳其援助为核心的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国通过援助其盟国及第三世界国家来遏制苏联及其社会主义阵营。杜鲁门政策之后出台了马歇尔计划以及“第四点计划”,促进了战后欧洲的复兴,增强其它自由国家对抗苏东集团的能力,战后对外援助计划在欧洲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由于受朝鲜战争的影响,美国加强了对西德、日本以及韩国等处于遏制战略第一线国家的援助力。但是在这一时期,美国与盟国就援助计划也产生了一些分歧,美国要求盟国为其分担援助负担,几经讨论,西德、英国等国承担起了部分美国的援助任务。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1961年美国正式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这使美国的对外援助开始有据可依,这一事件在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肯尼迪政府将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肯尼迪政府时期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复兴,美国开始将对外援助的目标主要移向第三世界。通过争取进步联盟,肯尼迪对拉丁美洲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并且组织了“和平队”赴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援助活动。尼克松政府时期,由于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以及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国进入了相对衰落阶段,尼克松政府开始大规模实力收缩,美国的对外援助也进入了相对低潮时期。  纵观战后美国对盟国的援助政策,根本出发点无疑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无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还是和平队,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捍卫美国的霸主地位,是为美国的冷战战略服务的。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两百多年前马尔萨斯以降,“缺乏内在的预防性抑制”成为学界对前现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普遍认识。本文以浙江松阳石仓阙氏所藏家族家谱、文书为核心,通过梳理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