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关键技术特征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探讨,找出制约成绩提升的内在致因,明确训练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而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实战性和实效性。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三维录像解析(并结合二维录像解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研究内容:以2015年清华精英赛男子跳远决赛以及近2年来国内部分重大赛事男子跳远决赛中我国现役优秀选手助跑最后2步至起跳离地阶段的助跑技术、起跳技术和起跳能力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结论:(1)当前我国多数优秀男子跳远选手具有较高的助跑水平速度,部分运动员达到世界级水平,同时具有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小的优点;少数运动员具备在高速助跑下充分起跳的能力。(2)当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整体上存在起跳过程中垂直速度的获得和转化偏小,腾起角度不理想的问题,这与起跳过程中摆动腿角速度慢、最大缓冲瞬间髋和踝关节角度偏小和起跳蹬伸迟缓有关。(3)当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步长节奏与国际主流模式一致,但步长节奏(步差)变化没有世界优秀选手明显。(4)当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选手身体质心高度的下降多发生在倒数第2步,并且在踏板瞬间达到质心最低点,该技术特征与世界优秀选手一致。(5)由于外教的介入,当前我国部分重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及技术要求正逐渐接近世界优秀选手的技术模式。(6)几名顶尖选手的技术特征既有共同之处,又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和技术风格,符合竞技体育高水平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建议:(1)保持助跑速度、稳定助跑节奏,逐步提高高速助跑下的快速起跳能力,尤其是起跳腿髋、踝关节的退让性收缩能力和摆动腿摆动能力,使速度能力与起跳能力协调发展。(2)对于水平速度能力达到一定高度的运动员来说,可以考虑适当的加大助跑最后2步身体质心下降幅度,为垂直加速创造适宜的空间。(3)我国优秀运动员助跑和起跳阶段技术风格各异,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在训练中应给予区别对待。